艺术品|年轻藏家涌入艺术品市场( 二 )





2022ART021外景图|图片由ART021提供
魏蔚的女儿是一个标准的00后 , 也是一个年轻的“娃娃”收藏家 。 在母亲的熏陶和资助下 , 她目前已经入手了两幅奈良美智的作品 。 在中国 , 许多90后、00后藏家都有着类似的背景:他们享有家庭积累的财富 , 从小就受到上一辈收藏习惯的影响 。
尽管新一代年轻藏家群体展露出了对“娃”类艺术品的偏爱 , 但几位受访者均表示 , 90后、00后藏家最大的共同点其实是“有个性”“难以定义” 。 相较于70后、80后和更早的藏家 , 应青蓝对新一代藏家的观察是“可能更没有包袱” , 自我取悦在艺术品的购买决策中占据极大比重 。 “我觉得他们的品位可能和国际更接轨 , 他们不看东方还是西方 , 不看国籍 , 会更包容一点 , 只看画面、看故事、看有没有共鸣 。 ”
李玲珑是一个乐于分享的00后收藏家 , 也是一位小红书博主 。 在社交媒体晒出的收藏中 , 她最中意的是一件源自清朝嘉庆年间的古董衣 , 它被李玲珑从一家英国拍卖行觅得并高价买下 , 衣服的原主人据说是一位一品诰命夫人 。 除了清代古董衣 , 李玲珑的藏品还包括点翠工艺做成的发簪、金箔点缀的西洋扇、来自古埃及的雕塑等 。


李玲珑(小红书ID@一只爱咬喵的鱼)收藏的清朝古董衣
对李玲珑来说 , 收藏本身的乐趣 , 大过了对潮流的追逐 , 以及艺术品带来保值/增值的期待 。 而她则代表了一批典型的90后、00后年轻藏家 , 不同于上一辈藏家对名家、藏品价值和收藏脉络的重视 , 他们的收藏更多是“出于本心” 。
对于藏品的选择 , 李玲珑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尽管身边不乏热衷于当代艺术的藏家朋友 , 但她更偏爱那些上了年头的东西 。 她不在乎作品是否出自名家 , 但力求藏品年代跨越百年以上 , 能展现出相当的精细度 。
“我喜欢那些古老而细腻的艺术品 , 它首先得非常精致 , 或者它代表了一些失传的技法 , 比如某种刺绣的针法 , 或者矿物质染料 , 这些是现代人做不出来的 , 我之所以收藏它们 , 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记忆随着时间消散 。 ”李玲珑说 。



李玲珑收藏的博物馆同款十三行银花丝珐琅扇子

要艺术 , 也要时尚

与上一代艺术品藏家相比 , 90后、00后新一代藏家的另一显著特点 , 是对珠宝首饰、奢侈品的喜爱和理解 。 实际上 , 购买奢侈品和投资艺术品的很有可能是同一群人 , 或者是潜在的购买力 。 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仅在品牌门店和官网购买奢侈品 , 他们还会前往拍卖行这类二级市场 , 争夺那些比量贩奢侈品更稀有的珠宝和手袋 。
李玲珑就有不少参与珠宝拍卖场的经历 , 她习惯于挑选一些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珠宝 , 比如法国玛丽王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佩戴过的首饰 , 并将它们作为礼物送给母亲 。 “一些国家在大革命后经历了政体的嬗变 , 王室成员去世后的遗产会被拿出来拍卖 , 我就会去买这些珠宝 。 ”李玲珑说 。



李玲珑收藏的钻石颤抖花 , 来自维多利亚时期的公爵夫人
“我们发现 , 一些年轻藏家对二手藏品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 。 他们会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珠宝 , 并乐于在几季之后重新出售这些物品……站在投资角度 , 古董珠宝和经典珠宝供应有限 , 部分甚至凤毛麟角、独一无二 。 更重要的是 , 这些珠宝有清晰可靠的来源 , 而它们的过往收藏历史或可使这些珍稀瑰宝更有吸引力 。 ”苏富比亚洲区珠宝部主管颜咏芝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
苏富比去年发布的全年拍卖成绩报告显示 , 奢侈品类别总成交额达破纪录的23亿美元 , 是2021年的两倍 。 上拍的奢侈品品类比往年更加丰富 , 包括洋酒及烈酒、钟表、手袋及配饰、街头服饰等 , 珠宝的总成交额达5年来新高 。
今年2月 , 苏富比还举办了名为The Luxury Edit的系列拍卖活动 , 形式包括现场与网上拍卖 , 涵盖钟表、珠宝、手袋等多种品类 。 其中 , “珍贵珠宝”现场拍卖以珠宝中的几何美学为主题 , 展出曾在1920-1930年代、1960-1970年代等流行的旧藏 , 其中许多都是停产的经典设计及罕有款式 。 作为香港苏富比开年首场现场拍卖 , 成交额突破亿元 。





刘銮雄拍卖预展现场图|图片由苏富比提供
同期 , 华人置业创始人刘銮雄也与苏富比合作 , 以“收藏之道:刘銮雄珍藏绝品手袋”为主题 , 拍卖76只爱马仕和1只香奈儿 。 这场亚洲目前规模最大的单一藏家手袋拍卖 , 最终以“白手套”(指拍卖专场达到100%的成交率)收官 , 总成交额达2520万港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