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的由来是什么!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 五 )


从那时起,桂西一带壮族人家为了纪念达桂,年年到三月初三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为传说在外丧生的亡灵不能进家,因此人们只好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糯米饭等祭品供祭达桂的亡灵,在布棚周围唱起赞美和感谢达桂的壮欢 。一代传一代,就形成了现在赶三月三歌迂的习俗 。
;
Q2:壮族三月三的来历简介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简介 篇1
农历三月初三为我国传统令节,与“上巳节”、“清明节”、“踏青节”等都有密切的关连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又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 。由于是日的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亦简称“歌节” 。壮族关于三月三日的来历有多种的传说,有说一对青年男女山歌传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未能结合,双双殉情,后世青年为了纪念他们而形成歌节 。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南时刘三组歌声优美,被奉为歌仙,财主们恨她以山歌揭露罪行,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入山谷身亡,后人便在她逝世的三月初三唱歌三天三夜,纪念歌仙 。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 。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 。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
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 。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 。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 。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 。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 。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 。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 。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
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简介 篇2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 。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 。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 。
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 。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 。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
壮家人常常以糯米饭的颜色是否鲜艳,味道是否香甜来评定女主人是否是真正的巧妇 。每到三月初三或清明,天还没亮,各家的主妇们遍纷纷起床,把泡好的五色糯米放入蒸笼里用文火蒸煮 。早晨,孩子们个个拿着彩色的糯米团边走边吃,比谁家的饭更黑、更黄、更紫、更香 。
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血作用,染黄颜色的“黄花饭”或栀子具有清热凉血等作用,而染黑颜色用的则是枫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还说用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
壮族三月三吃五色糯米饭的传说
传说一:祭祀特桂
传说,有位才智超群的壮人韦特桂,在土皇帝手下为臣 。一年大旱,他为解除百姓疾苦,奏邀土皇帝亲往壮乡视察,用计使皇帝免去皇粮 。土皇帝后来发觉上了当,把特桂视为眼中钉,下令捉拿他归案 。壮乡百姓闻知,连夜送特桂上山躲藏 。皇兵捉拿不着,就放火烧山,那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