踧踖的读音和意思 韪大踧踖怎么读( 三 )



    Q2:踧踖怎么读 踧踖的读音
    1、踧踖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cù jí,释义:恭敬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形容坐立不安或徘徊不进貌 。
    2、出自《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 。”,偏正式;
    3、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宋司马光《上皇太后疏》:“彷徨而不自安,踧踖而不敢进 。”
    Q3:踧踖的读音和意思
    cù jí
    踧踖
    --------------------------------------------------------------------------------
    1.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2.徘徊不进貌 。
    【详细解释】
    1.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
    《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 。”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 。”
    《世说新语·小时了了》:“韪大踧踖 。”
    《全唐文》卷一七四:“踧踖蛇行,拜公卿之马首” 。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 陶先生 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 声 。”
    2.徘徊不进貌 。
    宋 司马光 《上皇太后疏》:“彷徨而不自安,踧踖而不敢进 。”
    清 陈允衡 《江上寄答》诗:“怀刺宾在堂,将前还踧踖 。”
    《诗·小雅·小弁》:“踧踧周道,鞫为茂草 。”
    《诗·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
    《说文·足部》:“踖,踧踖 。”
    《说文·足部》:“踧,行平易也 。”
    《广雅·昔韵》:“踖,踧踖,敬貌 。”
    Q4:少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
    1.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⑥,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⑦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⑨ 。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
    [注释]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 。“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 。
    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
    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 。清称:指有名望的人 。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通:通报,传达 。
    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 。李府君,指李元礼 。
    ⑤君:您,表尊称 。仆:我,表谦称 。
    ⑥先君:先人 。指前辈,祖先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指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师资:老师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 。
    ⑦奕世:累世 。通好:通家之好,汉魏以师友为通家 。
    ⑧了了:聪明伶俐 。
    ⑨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
    (一)从文中找出表示人称关系的词 。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
    ①人以其语语之
    ②大未必佳
    ③韪大踧踖
    (三)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四)试谈谈这篇短文表现孔融少年时的什么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一)我君仆其
    (二)①前者是名词,话语;后者是动词,告诉 ②长大 ③很
    (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韪现在“不佳”,来反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其实这个命题并不正确,孔文举在诡辩 。
    (四)提示:聪明机智、出言不逊、恃才傲物、狂放自大 。
    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孔融说这话的反击方法是什么?
    孔文举以后未必聪明;陈韪现在很一般;反击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十岁的孔融竟能这样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 。
    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 。陈韪也是一名有些名气的学者 。在座的宾客就将孔融刚才的表现告诉他 。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意思是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 。”言下之意,陈韪是一个庸才 。陈韪被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