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跑圈和keep哪个好,悦跑圈咕咚keep三个比较分析( 二 )


当然,有一个叫“Changela”的app是不一样的 。这款app只针对需要减脂的人群,并没有以运动为切入点 。它的商业形态其实更像是一种社会零售的方式 。下载app找教练,然后告诉用户买一个产品胖虎和体脂秤 。几个疗程下来就要几千块了 。不管具体效果如何,如此强烈的商业化使得其用户推广起来非常困难 。
【悦跑圈和keep哪个好,悦跑圈咕咚keep三个比较分析】毕竟运动类app其实属于工具类产品,工具顾名思义是有明确用途的,只是为了方便用户 。无论是电商、广告还是其他基于内容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工具的用户体验,这可能就是免费工具的命运 。
摘要
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一下,体育app在商业化上的坑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缺乏完整的消费触达闭环
用户的消费决策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对症下药 。在产品设计上,他们要根据对应的触点建立一个合适的框架,让用户的消费封闭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为什么买,用户为什么要在平台上买 。
我为什么要付钱?这需要从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两方面入手 。理性因素是指强调消费品(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产品)的使用价值 。感性因素主要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感受到什么 。这包括虚荣、参与、仪式等各种复杂的情绪 。还要求企业从产品需求不足上升到满足,再从满足上升到超出预期,从而形成完整的认知输出链 。
用户为什么要在你家平台购买?这是很多运动类app在设置商城时没有考虑好的问题 。很多运动类app向用户灌输某些产品的好处后,用户马上登录天猫和JD.COM搜索相应的产品,典型的就是“给别人做嫁衣” 。
这个时候,平台就需要向用户传达自己不被可悲替代的“稀缺性”,尽可能缩短决策的响应路径 。
前者可以通过独家品牌、平台上的特权服务、产品的独特功能或者一些优惠活动来运营 。而后者则需要充分利用【紧缩效应】 。所谓接近效应,是指当人们与目标更接近时,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注意力和精力去实现目标 。前面的一系列准备完成后,再做“收尾工作”,否则,路径越长,越容易改变 。
*未能实现足够高的用户效用
前面说过,运动app其实是一个工具平台属性很强的产品 。虽然有足够的使用价值,但如果在功能上仅仅停留在运动层面,也决定了平台带给用户的价值仅仅处于低需求效用 。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大运动类app一直在尝试围绕运动和减肥进行产品功能升级,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未能满足用户的“决策支持”,不足以击中大多数用户愿意付费的情感点 。
[基数效用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类型的产品会给用户带来不同的满足感 。比如用户吃一个鸡蛋的满意度是10,吃一只烧鸡的满意度是15,所以吃一只烧鸡比吃一个鸡蛋更划算 。
使用价值仍然是商品价值的体现 。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某种商品在某个单位中的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在该单位中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就越高,用户对产品效用的认可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支付或者愿意支付多少 。而运动类app因为同类产品和替代品的竞争,显然处于较低的效用水平 。对于用户来说,运动类app的功能属性确实吸引用户,但是【吸引】不代表【必需】 。
*缺乏大数据的完整描述
如前所述,用户的运动数据是有价值的,但似乎仅仅盯着用户的运动场景有点垂直,而且只是用户碎片化场景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产品的用户画像并没有利用平台进行更深层次的判断,也没有利用自身的商业化行为或者广告主的广告 。尤其是在全球都在进入数据泛滥时代的今天,体育app如果不找到提升数据价值的方法,未来的成长空将会很有限 。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优点有时也可能是缺点 。对于运动类app来说,成功也是“运动”,但也是“运动”这个标签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去运动化”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上升到更高维度,可以创造更大的效用,更完整的数据,这可能是整个行业升级的一个方向 。
寻找使用者付费的“奇点”:从体育援助到全民医保的维度提升思考
运动类app最适合的升级方向是什么?答案一定是健康 。其实运动减肥的最终目的一定是强身健体,运动大数据本身其实只是大健康板块的一部分 。把健康作为产品的升级点并不是主观臆断,第三方统计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的可靠性 。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中国体育大数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近六成用户愿意主动开放个人体育数据 。对于个人运动数据的主要用途,根据调查结果,医疗相关用途最受国内用户欢迎 。医疗相关的技术,比如运动大数据的检测分析,运动损伤的避免,才能让大数据服务真正惠及运动用户,让他们享受更好的运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