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零售模式,未来10大暴利行业( 二 )


第三个消费时代是面向个人的 。在很大程度上 , 与个人品牌相关的行业已经开始有实质性的发展 , 比如便利店的发展已经开始超越百货公司 。这是日本消费结构的大致演变 。
战后我们做了什么?新中国建设和大跃进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 我们的消费都是国家导向的 。至此 , 我们刚刚走完了以家庭为导向的消费时代 。我们现在经历的 , 其实就是日本第三次消费时代的过程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激活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消费 。
再看更长远的目标 , 我觉得日本真正的“新零售”革命其实发生在三十多年前 , 也就是1980年到1990年 。他们的时代和我们的非常相似 。
比如日本的一批大品牌都是在第三时代形成的 。比如现在整个零售业都在讨论的便利店 , 日本在1969年就有了第一家便利店 , 7-11是1974年从美国引进的 。东京最早诞生于1976年;无印良品出生于1980年 。
所以今天中国的很多新零售业态 , 新零售组织 , 已经在日本运营了20年 。而且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 , 陷入了话题讨论和操作实验的阶段 。
消费从哪里来?一个核心是“人” , 所以我们的“新零售”在很大程度上会回归到“人”的因素 。
处于第三消费时代的日本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 消费结构从年轻人向老年人快速下降 , 消费增速从10%左右变为4.2%左右 。
到目前为止 , 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是26% 。然而 , 在我最近看到的一份报告中 , 据说中国仍然是零售增速最快的国家 , 达到10% 。为什么?
虽然我们的老龄化程度已经达到了16% , 但是人口基数和消费基数足够高 , 所以很多问题都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消费市场掩盖了 。这种消费结构的失衡 , 其实需要很长时间的接收和调整 。
人口基数和人口结构已经成为中国消费的大问题 。2016年的中国 , 1995年的日本 , 2006年的韩国 , 在消费水平与经济形势和经济拐点大致相当的情况下 , 中国的人口比例和结构是无法与日韩相比的 。
我们的人口基数是他们的十倍 , 驱动零售革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人口 。我在2010年服务好消息鸟的时候有过一次讨论 。中国的人口红利这几年迅速消失 , 过去中国的零售额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人口红利拉动的 。
当时印度的人口结构和今天的印度非常相似 , 不需要在技术上有大的改变 。如果品牌被锁定在主流消费区域 , 消费者和消费者都一定会赚钱 , 经济和消费完全是正面的 。像印度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一直持续到2010年左右 。
真实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后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消费市场的真正划分 。到2020年 , 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堆老年人堆起来了 , 已经形成了足够大的消费市场 。
相对来说 , 针对年轻人的商业运营模式在这个消费群体中并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我们的业务甚至我们的社会服务都开始锁定老年人市场 。以前零售的重点是主流人群 , 现在非主流成了主流 , 这就倒逼零售的全新变革 。
在这样一个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 , 我认为消费的划分是“新零售”即将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我之所以不用消费的“分层”、“降级”、“升级”这些概念 , 是因为这样的消费观在今天是有问题的 。可以从大众经济开始 , 到分众经济 , 甚至之后再做小众经济 。
互联网的小众其实是新的大众 , 这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 。这个时候新的经济模式出来了 , 以后可以用新的经济模式做事 。
未来“新零售”的四次进化
“新零售”的核心是线上线下接口的加速进化 。我之前说的“商品、市场、人”的问题 , 其实是后台效率的问题 , 是前端体验的问题 。前台是给我们用户和消费者的 。后台主要是面向企业 , 提高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分配的效率 。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 , “新零售”的转型都是要素的叠加 。这就像便利店或者便利店的前台 , 但是后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日本的7-11 , 它的背景变化不一样 , 今天的盈利能力也不一样 。
以的刘为例 。他也关心背景的变化 。他说他不追求利润 , 因为如果他把物流的成本降低一分 , 对于JD.COM来说 , 如果后端的物料供应链是1000亿元 , 那么一分就有10亿元左右的成本节约 , 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利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