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和他的单口相声 刘宝瑞单口相声测字( 二 )


刘宝瑞是艺术家中的“才子” 。他以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广交朋友、知识丰富而闻名于业内 。他喜欢涉猎野史笔记和小说,熟悉社会杂史轶事,爱收集民间传闻和轶事 。所以,这就让他的单口相声自然而然的带有传奇色彩或者浪漫色彩,在现实之外寻找艺术空 。所谓“变”,就是他的单口内容极其丰富,信息量大,口才好,像讲故事的人一样口若悬河,很有耳朵 。第二,他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历史氛围,营造了一种“历史感” 。所有的关系和数字都是有根有据或事出有因的 。因此,我们可以享受笑的艺术,同时获得知识 。比如朱元璋的暴戾行为,一部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穷人先富起来”的家族气质,而张好古的异军突起,也让人对黑暗政治中的命运产生了“人走了又气又肥”的感觉 。第三,“历史感”大多是混合的——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事出有因,没有证据,只是表明了民众的历史倾向和态度 。而这种历史情感恰恰是当下和当下现实情感的折射 。所以它的反讽因为“距离”而自由而美好 。刘宝瑞的贡献在于他扩大了自己的单口相声表演空 。这个空房间既有艺术感又有文化感 。所谓“艺术”,是指人们以童年的眼光和心理所创造的一系列喜剧形象,这些喜剧形象不仅存在于世俗的现实社会中,也存在于想象的传奇世界中,更存在于看似虚而实的民间传说中 。所谓“文化”,是指中国人的兴趣爱好、心理欲望、思想观念在艺术世界之外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甚至信仰、崇拜、民俗等一切文化内容,几乎涉及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韩石庄骚的神韵,有经典与历史的博通,有诗词歌赋的功力 。比如打油诗和三句半,文字游戏和人名调侃,滑稽诗中的和谐对句,灯谜和醉童,所有的民间游乐技艺都在他的相声中得到了传承和运用,改革和发展 。都是在具体节目的具体情境和人物描写中铸就的 。《君臣智慧之战》中柳永的快速反应;在纪晓岚,主人公的断句和对唐诗的歪曲解读;《偷斧》中贼俚与吟诵的巧妙结合;宋献策汉字计量歧义引发的语言趣味,表现了中国文化在漫长传承过程中雅俗和谐的语言趣味 。请看神童解缙的“包袱底”:
首相一听:哦,我说他有点不懂事,他就骂我空 。“好!听这句对联:即使在深山里,这只小猴子也敢锯 。”那就是说你小小年纪就敢跟我的老首相搭讪 。这是一个锯句的谐音 。解缙心想:把我比作一只小猴子,眼珠一转:“项老夫子,我有盟了 。”“请说吧 。”“你的书的第一部分是……”“在深山里,这只小猴子敢锯” 。“我是对的:一匹马在泥里跌跌撞撞,看老畜生怎么跌跌撞撞!”"曹丞相听了,说:"儿……我不问了(蹄子)" 。
相声艺术被誉为“演员的肚子,杂货铺”,需要熟悉三教九流五行八部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刘宝瑞是老一辈艺术家中第一个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 。他从广泛的阅读中学习,以及询问和探究的知识 。他的所有知识都洞察了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所有轶事都与他的现实生活有关,他的所有技能和操作都激发了他的个人智慧和才华 。可以说,他不仅发现并把握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点,而且还坐在大众文化的一边,以极其超然客观的眼光审视它们 。人民乐观开朗务实的精神,让他的作品鲜艳亮丽 。于是,他的杂学就成了他的王牌——别人无可比拟的武器 。不仅题材范围广阔空,图像类型也无所不在 。风格也是虚、实、庄、谐 。很多节目都触及了“喜剧背后的悲剧”的美学本质 。除了朱元璋在张好古的鞭挞,柳永的奴才儿子难道不可悲吗?至于那些贪官的愚蠢、虚荣、无知、笨拙,不正是因为他们触及了产生他们的环境和土壤,才让我们认真思考的吗?!连“助理豆腐”这一小段都拿来调侃,难道我们没有看到《祭天仪式》的读者们通过卖豆腐表演的悲喜剧吗?古人认为小说要有“史才、诗文、议论”的优点,刘宝瑞的单口相声也可以如此 。他在表演的时候,谈过去,谈现在,引用了无数的语录 。他不仅有优雅的风度,而且有诗人气质 。但他独特的语言口音更是魅力四射——它的响亮既是逻辑的重音又是情感的强调,它的循环既是包袱的遮盖又是场景的渲染 。他的语言节奏也是最讲究的 。用他的话说,“要有闪光和缝衣针的本事”,包袱能不能响“就差一根头发” 。而他的“造相”夸张到经常可以定格为一个漫画画面 。是的,刘宝瑞的每一个笑话的包袱仍然铭刻在观众的心中 。
是漫画艺术中最难的一类,单口相声是最难的一类 。现在相声处于低谷,单口相声就更弱了 。刘宝瑞对其艺术成就的平反和重新认识持续了30多年,这真让我作为他的弟子感到惭愧 。虽然,我还是想弥补这篇短文,呼吁涅槃之后的单口相声艺术的再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