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壮飞|《无名》:剧本杀电影的影迷狂欢|荔枝影评

钱壮飞|《无名》:剧本杀电影的影迷狂欢|荔枝影评

文章图片

钱壮飞|《无名》:剧本杀电影的影迷狂欢|荔枝影评

文章图片

钱壮飞|《无名》:剧本杀电影的影迷狂欢|荔枝影评

文/耷子
(作者耷子 , 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 , 影评人 , 执行制片 , 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程耳执导的《无名》 , 很可能会是一部引爆三极评价的电影:一方是惊叹于银幕奇观的深度影迷;一方是对剧情全盘费解而急着下定义的观众;还有一方则是在这部“偶像电影”里处于迷失状态的粉丝 。
收起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溢出银幕的刻意与匠气 , 程耳让《无名》变得更加精致、迷人 , 令人心绪澎湃 。 当然 , 要感受到这一切 , 需要你弄清进入这部电影的条件——它放弃了一眼望穿的线性叙事 , 埋藏了错综复杂的线索 , 需要观众可贵的耐心 。
《无名》仿佛是一出两个多小时的剧本杀 , 每场戏都好似玩家们手上的线索卡 , 它们显得如此无序、细碎 , 你只能眼睁睁看着时间和空间被搅拌和重组 。 但与剧本杀不同 , 你无法第一时间利用角色的主动交互 , 去逐一解开排山倒海般的疑问 , 只能对影片强大的剪辑逻辑束手就擒——注意 , 这里说的是剪辑逻辑 , 而非叙事逻辑 。 事实上 , 正是“剪辑”这只无形手 , 让《无名》得以成为一部电影 , 而非一个只为奔赴真相而粘合起来的剧本游戏 。

影片讲述了一个多数人绝不陌生的谍战故事 , 但程耳却拍出了对上世纪40年代各色人等的一种大胆“凝视” 。 这种“凝视”背后所展现出来的自信 , 一方面源于编剧对史实的高度认知 , 一方面则缘于编剧对人性困境的敏锐感知 , 促使其窥见精微难测的隐秘角落 。 个体与家国、真爱与隐忍、逃遁与挣扎 , 连同关乎生存、身份和命运的焦虑 , 统统糅合进了凶险的漩涡之中 。
在历史与想象之间 , 《无名》绘出了一幅颇具说服力的众生百态图 。 你会惊异于在影片力所能及的视野内 , 除了无畏生死、值得铭记的无名英雄外 , 那些挣扎于乱世的投机者、处于崩溃边缘的敌人、如蝼蚁般的平民 , 甚至动物 , 都有了清晰的心理形象输出 , 实为难得 。
这部电影有着烈度强劲的悬疑片气质 。 只是 , 其层层叠叠、渐进真相的解密招数 , 并非全部是这个故事的本身带来的 , 更多的则是依靠如玩命一般精心设计的剪辑 。 如此一来 , 便会对人们构成困扰:这个不难理解的故事 , 何以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设置观影障碍呢?

事实上 , 直到影片结束的那一刻你会发现 , 这种呈现方式并非导演为难观众的任性举动 , 相反 , 全片精密的情节编排、坚如磐石的美学选择 , 恰恰深化了我们对每个人物的认知——通过思考来缝合真相 , 才是影片的创意所在 , 也是《无名》作为商业片的“爽点”所在 。
【钱壮飞|《无名》:剧本杀电影的影迷狂欢|荔枝影评】《无名》在视听渲染和场景还原上 , 有着登峰造极的追求 , 无论是战争年月的城市大场景 , 还是近在眼前的室内场景 , 都足以让人完全沉浸于那个充满慌乱与不安的年代中 。 更重要的是 , 精致生动的视听氛围、严谨考究的服化道、深思熟虑的构图和明暗处理 , 都紧密围绕着故事服务 , 甚至 , 在强化角色暗喻、昭示人物态度方面都做了堪称精密的设计 。

《无名》的群戏表演质量 , 如其高超的视听水准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 梁朝伟几乎贡献了十几年来最优秀的一次表演 。 这位擅长忧郁角色的演员 , 在片中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表演——影片前半段 , 他的笑脸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 但人物的张力却直接拉满 , 至后半段时 , 他达到了每一丝皱纹都在叙事的境界 。 极受关注的王一博初上银幕丝毫没有露怯 , 作为在刀锋上坚持走到最后一刻的人 , 其对角色的演绎具备了相当的说服力 , 尤其是与张婧仪扮演的人物产生交集后 , 其表演层次更加丰富 。 值得一提的是 , 影片的两场动作戏都异乎寻常的精彩——王一博孤身肉搏的长镜头 , 以及与梁朝伟的打斗戏 , 都堪称教科书级 。

无论《无名》将收获多少不同的声音 , 都迈不过一个事实:这是一部在中国银幕上稀缺的类型佳片 , 显现了专业电影人理应具备的创作态度 , 也几乎代表了类型电影在创意和技术层面的较高水准 。 口碑分化的争议之作总习惯于交给时间去评判 , 但《无名》似乎并不需要避让它所面临的一切——它确实很挑观众 , 但这一次 , 它拥有了挑观众的底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