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了解用户体验设计师 用户体验师是干什么的

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 。
,这个过程经历了4个阶段:设计执行者、设计思考者、形成设计思维、不断跨界探索 。
如今在互联网领域,用户体验逐渐成为热门关键词,用户体验设计师也逐渐成为产品开发设计团队的重要成员 。可以说这是一个用户体验为王的时代,大家都在谈论用户体验,各抒己见 。
随着各种体验会议层出不穷,我经常听到或浏览到行业内各种设计专家从产品设计流程、设计方法论、设计思维、设计工具、数据设计、游戏等各种角度阐述用户体验,谈论用户体验设计师 。
化设计、社交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等 。
作为一个初学者,很多时候听到或者浏览这种分享,都会感叹很牛逼,然后就没有了 。以后有了实践经验和思考,我们会逐渐识别什么是真正好的内容,从中学习,不断总结思考成长 。
了解我的人都觉得我很会总结,但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被动沉淀总结,比如晋级答辩,在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再深入思考,升华自己的思维 。比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过去的未来:成为用户体验设计师》,只是因为有朋友知道我和我的小伙伴出了一本书《用户体验设计指南》,邀请我和他们公司分享设计 。当时我想:“如果是我,我会想听到什么?” 。
市面上不缺方法论和案例,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什么关于设计师成长的好内容,所以我回顾自己这几年的交互设计师生涯,重新打开几年前在硬盘里做的设计稿和总结,然后很开心的看到自己的成长 。透过成长的时间轴,展望现在和未来,我想试着以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来谈谈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 。
16年,特赞范老师给我看了一篇文章叫《鸟与蛙》,是数学家戴森应邀为爱因斯坦在美国数学会的讲座起草的演讲稿 。在数学界,有的数学家是鸟,有的是青蛙 。
鸟儿翱翔在高高的天空空,俯瞰着向远方地平线延伸的广阔的数学前景 。他们喜欢统一我们思维的概念,喜欢整合不同领域的很多问题 。青蛙生活在天空下的泥里空,只看到周围生长的花朵 。他们愿意探索具体问题的细节,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鸟和青蛙的共存,数学世界才得以一起不断发展 。
我时不时会想起这篇文章 。通过小鸟“课堂知识、书本知识、前人学习”的愿景和青蛙“设计实践、设计实践、沉淀总结”的实践,我今天成为了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以后还会继续探索 。可以说,这个过程经历了设计执行者、设计思考者、设计思维形成和不断跨界探索四个阶段 。
设计执行者阶段 在成长的第一阶段,作为设计师,这是一个初学者的角色,打开设计的大门,在点思维中学习进化 。主要是了解设计方法、流程、原理、挖掘用户场景的任务等 。,输出好的设计稿 。
比如我一般以新人身份进入公司,尤其是设计团队比较成熟的时候,产品设计流程比较完善,基本是“调研洞察——概念设计(含交互视觉)——详细设计(含交互视觉)——开发支持” 。和每一个设计新人一样,此刻的我就像一块海绵,在流线型的项目路径中快速实践学习,一步步成长 。
思维层面开始学会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 。比如拆掉思维的围墙,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分析的固有思维出发进行分析,从基于前期的研究出发——设定设计关注点——从而拥有分析维度——最后总结分析结果 。
思维层面的第二个变化是有了更整体的看法,开始学会全面整体的思考 。比如我一直觉得前辈们说的生态圈属于一个高级概念,和很多人一样,觉得是一个包装好的东西 。直到和前辈们一起做项目,深入其中,我才深刻的意识到,前辈们是在更高的层面,更整体的考虑问题 。只有真正从全局出发思考企业思维项目,才能更好地规划一个产品闭环流通体系,从而多维度构建一个属于这个产品的生态系统 。
在设计实践中,深入产品的业务逻辑,全面了解设计流程,探索产品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联;同时,学会如何为解决方案做准备,就是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和自己斗争,多方面思考,让自己在沟通中总能有一个备用方案 。
一般来说,设计执行者的阶段主要是点思维和不断学习进化 。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别人认可这个方案的理念和灵魂,认可我这个交互设计师” 。【/s2/】上进心强,态度积极,善于倾听,多问为什么;专业上要学会查资料,向身边人和前辈学习,多反思总结 。
设计思考者阶段 成长的第二阶段,作为设计思考者,我们将在设计执行者“独立承担,参与协作”&“独立积累,独立成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成长 。在这个阶段,公司里的设计师(尤其是BAT这样的大公司)通常需要独立面对两类项目:常规的产品迭代项目,由设计主导、一般高层设计师发起的项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