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港乐:后天王年代,郭富城音乐的自我进化

郭富城|港乐:后天王年代,郭富城音乐的自我进化

文章图片

郭富城|港乐:后天王年代,郭富城音乐的自我进化

文章图片

郭富城|港乐:后天王年代,郭富城音乐的自我进化

文章图片

郭富城|港乐:后天王年代,郭富城音乐的自我进化

文章图片

郭富城|港乐:后天王年代,郭富城音乐的自我进化


在文字中证道 。 ——唐泪
2000年 。

郭富城从谭咏麟手里接过TVB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杯 。
这是他第三次夺得香港乐坛的歌手最高荣誉 。
而从他上台的姿态 。
可以看出他的久经历练与自信态度 。
一场跨越十年的历练 ,。
令他无论在心态、唱功、舞台表现还是自我认知上 。
都已至巅峰 。

继1998年豪夺乐坛三大男歌手顶级大奖和香港票房年冠过后 。
郭富城在这一年同时推出两部商业大制作电影 , 也即《公元2000》和《雷霆战警》 , 也是当时已呈下滑态势的香港影坛罕事 。
而天王年代结束 , 何去何从?
他并不算先知先觉的人 。
此时虽然准备在影坛发力 , 但选片仍然是偏向纯粹的商业类型 , 也一如既往执着于自己的偶像身份 , 包括广告代言也同样如此 。
他其实已经放下了乐坛竞逐的心态 , 在音乐而言 , 开始更加随心所欲 。
但任何改变 , 都并不会一蹴而就 。
在2001年 , 郭富城发行了一张EP、一张演唱会大碟、一张新曲加精选集以及两张粤语专辑 , 产量其实并不低 , 无论是快歌《无忌》、《食你落肚》和《埋伏》、《para para sakura》 , 还是难度非常的歌曲《红色小夜曲》与《跳舞大王》 , 质量都可堪一战 。
但香港乐坛似乎已经急于将“天王年代”翻篇 , 在各大颁奖礼上 , 天王其实都更近“点缀” , 所以张学友和郭富城也相继淡出 , 剩下刘德华一人继续流连 。
在次年 , 郭富城遭遇了传媒的空前“暴击” 。

他自任监制并放弃快歌优势 , 推出专辑《空手道》 。
被某周刊写新闻 , 讲天王郭富城的新专辑只卖出几千张 , 令华纳高层大为恼火 , 指该媒体职业操守有问题 , 要求对方道歉 。
不过多年之后 , 可以反向观察当年事 。
不管郭富城有没有放弃快歌优势 , 当年的唱片业其实已经开始衰落 , 而天王年代的巅峰十年已过 , 市场始终都会“一代新人换旧人” , 或早或迟 , 天王也终将迎来销量低迷的现实 , 无非看在什么时间节点“撞上”而已 。
而这样的传媒“暴击” , 一方面虽令郭富城陷入“谷底王”的难堪舆论中 , 但另一方面 , 对他来讲又反而是一件好事 , 比如他正式开始考虑转战影坛 , 紧接着的举措是接拍电影《三岔口》 , 并与百事解除了长达八年的代言合约 , 意味着他主动放弃了维护已有十年之久的歌坛偶像形象 。
从2002年开始 , 直到2010年发行最后一张专辑 , 虽然每年都有唱片面世 , 但伴随着他在电影事业上一路上行 , 推出新唱片频率开始越来越低 , 至多一年一张 , 并有演唱会和精选集夹杂其间 。
当他不再刻意求变 。
一个轻松而成熟的郭富城 , 即刻呈现眼前 。

2003年8月 ,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推出 。
这张专辑非常个性 , 又质感极其突出 。
坦白讲 , 这张专辑比诸一年之隔的《空手道》 , 在整体曲风、演绎和品质上 , 要跃进数个台阶 。
无论快歌慢歌 , 从咬字、唱腔和尺度拿捏 , 都显得尤其精准 , 更重要的转变 , 是整张专辑的风格异常统一 , 这是他过去很多专辑所不具备的 。
从舞台歌剧风格的《水手装与机关枪》、慢情歌《错爱的呼唤》和《砌你》、《微凉之后》 , 到致敬偶像的《MJ》、快歌《Shake It》 , 每首歌都堪强推 。
而他在过去风格不统一的原因 , 其实很简单 。

1990年开始 , 郭富城持续三年在娱乐圈“大热” 。
他这种态势并不像某些歌手、演员那样囿于一域 , 而是“肆虐”于整个华语世界 , 从歌曲、舞蹈到发型和颜值 , 无一不热 。
但自从1992年返回香港并火速“封王”之后 , 在粤语歌坛资历欠缺加之合约纷乱的郭富城 , 在奖项竞逐上始终要落后一步 , 即便自组工作室并转投华纳 , 也远不是有宝丽金为后盾的张学友和黎明的敌手 , 当然从现实来看 , 刘德华同样要在颁奖礼上落入下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