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撒贝宁引发巨大争议:“把父母接到身边的儿女,才是真的不孝!”( 二 )


她尽心尽力地伺候着一大家子人 , 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 没法跟儿子交代 。
“退休”成了另一种“上班” 。
年轻的时候 , 作为女儿 , 她要帮衬家里的兄弟 。 结婚以后 , 忙着照顾丈夫和孩子 。 现在好不容易退休了 , 孩子长大了 , 又要开始围着孙子转 。
短短的一生 , 始终在为别人而活 。
而“母亲”这个角色 , 作为家中的中流砥柱 , 在囿于厨房与爱的日日夜夜中 , 也逐渐变得面目模糊 。
没有人关心她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也不在乎这种索取是否合理 , 似乎“母亲”一词 , 生来就该为家庭做出让步 。
社会对于“母亲”的期待 , 压得单阿姨喘不过气来 。
她怀念老家翠绿的油菜花和清脆的鸟鸣 , 但她知道 , 对于“老漂”这个身份 , 自己无法说“不” 。
无论是面对传统文化的默许 , 还是孩子们殷切的目光 , 单阿姨都无法简单地一口拒绝 。
与此同时 , 两代人一同居住 , 生活习惯和思维观念的不同 , 也进一步削弱了“老漂”们的话语权 。
退休之前 , 单阿姨是在老家的医院工作 , 以前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 , 她都知道该怎么处理 。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 媳妇有自己的一套育儿方法 , 任凭单阿姨经验再丰富 , 也只能全部归零 , 老老实实听媳妇的 。
否则 , 两代人的想法不同 , 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
单阿姨不想做这个罪人 。



另一方面 , “不敢给孩子们添麻烦” , 同样也是“老漂”们化解不了的一块心病 。
有个小病小痛的 , 单阿姨就自己去药店里开点药 , 或者干脆硬抗 。
若是给儿女“添了麻烦” , 会心生愧疚 , 觉得自己没用 。
中国传统的宗族、血缘关系 , 将父母和子女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 也使老一辈人烙上了具有奉献精神的烙印 。
父母们只有通过对家庭不断奉献 , 才能获得自我认同 。
因此 , 他们掏空晚年生活 , 压榨自己的剩余价值 , 尽量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 去托举儿女们的人生 。
End
不久前 , 国家卫计委公布过一组数字 , 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 , 流动老人的数量有将近1800万 , 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 。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 子女们对于父母的适应力和承受力普遍持乐观态度 。
他们觉得 , 把父母接到身边 , 既减少了老人长久见不着孩子的思念 , 又有人可以帮忙料理家庭琐碎 , 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
他们以为 , 这份“孝顺”是在成全父母 , 而实际上 , 只不过是成全了自己 。
事实上 , 老人们在陌生的城市里没有“根” , 也没有能力“扎根” , 他们的困境常常被掩盖 , 集体失声 。



更过分的是 , 很多子女将这种付出视为理所当然 。
潜移默化之下 , 一部分不愿意进城帮子女照顾家庭的老人 , 会被指责“自私”、“冷漠” 。
血缘关系带来的道德绑架 , 使这份剥削变得更隐秘 , 也更容易被忽视 。
付出被轻视、话语权赢弱 , 进一步加剧了老人们心头的失落和寂寞 。
因此 , 作为子女 , 尊重父母 , 让他们自由选择如何度过晚年时光 , 才是最重要的 , 而不是以“照看孩子”为理由 , 占夺他们的剩余人生 。如果不得不让父母成为“老漂族” , 也该反思 , 自己对于父母的牺牲 , 是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父母不是天生的保姆 , 体谅他们的付出 , 多一些关心 , 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 才能让他们即使身处异乡 , 也可以安享晚年 。同样的 , 蔡蔡也想对辛苦了一辈子的中国父母们说一些话 。
我知道 , 很多老人是体谅儿女在外打拼的不易 , 也习惯了一辈子替儿女们操心和付出 。
可是 , 围着儿女忙活了一辈子 , 在所剩无几的时光里 , 是时候为自己活一把了 。
儿女长大了就让他们自己去拼 , 自己活得健康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 这也同样是孩子们最期望看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