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京族文化……京族具体的组成是怎样的?有什么风俗习惯( 二 )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谭吉、红坎、恒望及钦县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为2.25万人,其中广西有2.01万人,占89.37% 。
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 。1958年5月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习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有自己的语言,历史上曾使用和借用汉字创造的喃字,但没有完整独立的文字符号体系,绝大多数京族人通用汉语(粤方言)和汉文 。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 。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有山歌、情歌、婚歌、渔歌、叙事歌等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非常优雅动听 。京族人喜欢的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 。
京族与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是同一个族群 。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十六世纪初即明代正德年间由越南涂山、春花、宣安、花丰、瑞溪等地漂流而来 。当时,这里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壮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 。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抗法斗争 。
哈节是京族的传统节日 。“哈”在京语中是“歌”的意思,哈节,即唱歌的节日 。因地区不同,举行的日期也不一致 。节日期间,全村欢聚一起,通宵歌舞,并在哈亭举行迎神、祭祖、比武、角力等活动 。
京族迁到中国的“京族三岛”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京族以渔业生产为主,兼顾盐业、农业,以及边境贸易、海水养殖、旅游等业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有本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风俗习惯 。
Q4:我国的京族聚居地具体在哪个地方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
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三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 。1993年5月,撤消防城各族自治县和防城港区,设立地级市——防城港市,京族三岛就隶属于防城港市东兴经济开发区 。
1996年4月,设立东兴市(县级),以防城港市防城区的东兴、江平、马路3个镇的行政区域为东兴市的行政区域 。从此,京族三岛就隶属于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 。
扩展资料:
京族习俗:
逢年过节都要进行敬一祭神活动 。届时要备猪、鸡、鱼拜祖 。煮猪肉拜祖还是京族女子出嫁时的一种礼习 。每年哈节凡年满16岁的男子都要置备鸡、酒、糯米饭、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入众” 即进入成年才能被允许参加唱哈节的入席活动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 。
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 。“唱哈节”过去每年都举行各地日期不一 。“唱哈”是京语唱歌娱乐之意节日的当天全村男女老幼都要穿上盛装云集在哈亭(唱歌娱乐的公共场所)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 。
每年哈节由村里人轮流做“哈头” 哈节中主持唱歌娱乐的人并由“哈头”出一头肥猪办一桌酒肉参加 。在宴席上轮流唱歌妇女只能听唱不入席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族
Q5:京族是什么族京族也就是越族 。
京族(中国标准罗马字母:Gin,越南语:ng??i Kinh/?京,或称京人),也称为越族(越南语:ng??i Vi?t/?越),民族语言为京语,由于语言因素复杂,语言学家难以确定其语言属系 。
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三岛素有“京族三岛”之称 。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 。
京族起源
京族是由古骆越部落发展而来 。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公元16世纪初陆续由越南涂山等地迁移来华,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澫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 。京族为越南的主体民族,曾称为“越南人”或“安南人”,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 。
在澫尾村的乡约中,有“先祖父洪顺三年(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从涂山漂流到此,立居乡邑”的记载 。此外,据京族人口较多的刘、阮二姓追述,他们的祖先原来居住在越南吉婆,后迁至越南涂山沿海,以打渔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