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现状分析?汽车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三 )


2、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程度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的损失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世界上实行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的国家绝大部分仅保障人,而对物的损失则主要通过商业保险加以解决,这是由设立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的宗旨所决定的,其保障的核心对象为人 。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定位于政策性保险,为体现公平,其保障程度应界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即其保障程度高于社会保障 。我国应改变现行赔偿限额按照事故确定的方法,改之以按事故受害人加以确定 。强制责任保险无论在保障范围上还是在保障程度上,只能是基本的,对超出基本以上部分的保障应通过自愿保险来解决 。
3、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赔偿的责任基础
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赔偿的责任基础可分为“过失责任”和“无过失责任” 。鉴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现阶段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尚不能以“无过失责任”作为赔偿的责任基础 。但考虑到受害人举证的困难,为了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利益,可规定举证责任主要由行为人(车方)承担,即实行“准无过错责任”,待条件成熟时,再向“无过失责任”作为赔偿基础过渡 。
4、建立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
建立和实施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保障交通事故逃逸的受害人的合法经济利益,尤其是抢救的医疗费用以及死亡的丧葬费用,是机动车辆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大问题,继续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保险公司垫付,则无论在保障程度还是成本核算上都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故应借鉴国外的做法,建立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特别补偿基金,按机动车辆强制保险的保费比例提取,由国家再保险公司管理,日常支付委托保险公司办理,对交通事故逃逸的受害人补偿范围和标准参照强制责任保险执行,由保险监管机关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运作的全过程实施监督 。
(七)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前景及有利条件
当前,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正处于相当有利的发展时期,其有利条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车险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也使车险成为产险公司经营的风向标
2007年底开始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为刺激经济复苏,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国家对汽车消费行为给子了优惠政策,更加速了汽车保有量特别是私家车保有量的增长 。2008年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6988万辆,截止到2009年6月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7655万辆,其中汽车6263万辆,私人汽车为4624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66.24% 。
中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为车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客户基础 。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汽车保险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汽车保险逐渐超过曾经撑起中国产险业大半的企财险与家财险而成为产险市场的第一大险,汽车保险在财产保险中的业务占比呈现逐年上升的势头 。2009年上半年,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1511.8亿元,其中车险保费收入1111.1亿元,占比73.49%,“成也车险、败也车险”成为产险公司的经营规律之一 。
2.我国车险经营主体的快速增加,加剧了车险市场的竞争,同时改变了车险市场的竞争格局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车险市场依然是中资财险公司占完全主导地位,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 。在2004年前,以人保、太保、平安三家为主力的第一集团,占据了接近80%的市场份额 。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竞争的态势;随着新兴保险主体的不断进入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市场集中度正以加速度的趋势降低 。2009年6月底的数据表明,前三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比已下降到66%,中华联合、中国大地、国寿财险等快速增长的市场新兴力量,正在逐步分割第一集团减少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众多中小产险公司正在快速增长,成为市场上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但其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
市场主体的增多,加剧了产险市场的竞争,特别是车险市场的竞争 。因为车险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对产险公司的保费贡献度较大,对于急于在市场中立足的新进入者而言,是首选的竞争市场 。在获得了基本的市场份额后,这些公司基本上均要再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公司的发展趋于平衡 。这种现象几乎成了中国产险公司的发展规律 。
3.我国汽车保险市场的内在特征促使车险渠道加速变化
(1)险种结构的变化,使产险公司必须寻找更快捷的渠道来提升销售与服务能力 。面对交强险经营亏损的局面,产险公司尽力扩大承保面,通过保费的增量来摊销固定费用,从而使其产生费用差,同时,通过交强险承保面的扩大带动商业险的销售,使车险的整体盈利能力提高 。而在交强险产品费率全国统一的前提下,渠道则成为竞争的核心点,“渠道为王”在以交强险为前导的车险市场成为产险公司的共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