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市场现状分析?汽车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六 )


在改革之前,车险市场信息决定了车险代理的保费量,这点是汽后门店所不具备的;改革后,中间环节大量压缩,市场费用相对稳定,加上单均保费下降,门店在保险销售上的优势越发明显 。
二是后端的理赔成本要精打细算了,保险公司将更加重视与 汽车 后市场的合作,以达到降赔目的 。
据目前测试结果来看,采用改革后的自主下限系数,有部分省份的车险赔付率将达到85%左右,这将大大压缩原先的费用水平(包括获取费用和运营费用) 。
但是改革后,赔付成本的优化是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相比市场费用和运营费用的刚性,理赔成本的压缩还有一定空间 。
理赔成本中最容易压缩的是配件成本,相比4S店强势地位, 汽车 后市场独立维修企业将是很好的合作对象 。目前市场上无论是事故车查勘系统、配件报价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等都具备技术条件,只是无法受到保险公司的重视,只能在场外徘徊 。
但这一切,将会慢慢改变 。
02、给汽修门店带来三大利好
从微观层面来观察,本轮车险综合改革在条款和费率上的变动,将给 汽车 后市场带来以下积极影响:
一是四项增值服务进入到附加险,保险增值服务要收费了,这将给汽修连锁带来机会 。
这四项增值服务是目前保险公司赠送较多的,包括代驾、代办年审、安全检查和非事故救援等等 。之前的增值服务项目都是保险公司采购,且客户习惯了免费,一旦收费会有抵触心理 。
如果哪个维修连锁能够承担这个职能,就可以打破大平台的垄断获得客户,也可以为车主节约成本 。更重要的是,门店可以借此在保险销售上具备天然优势 。
二是NCD系数(指无赔款优待系数,是根据车险信息平台反馈的被保险车辆三年出险记录来确定NCD系数的浮动范围)平滑,规则由之前的一年出险情况,变为三年出险情况,释放了被压抑的修理需求 。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车子出险频率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NCD系数的实施,车子出一次险,很有可能从38折跳升到64折,保费上涨幅度较大,并且还影响后面两年车险保费 。
但这一现象将得到改善,之前被压抑的一些小事故理赔需求会被释放出来,这会惠及社区周边的汽修门店 。
三是总体保费下调,车主的车险成本变小,这可能会改变车险生态,给 汽车 后市场带来巨大空间 。
改革之前车主会比较车险公司,主要原因是车险在车子使用成本中占比大,需要比价、比品牌 。但是如果车险保费持续下行,车险价格和车险公司品牌将不是重要选项,车主将会考虑同时提供车险和日常优质 汽车 服务的维保机构 。
举个例子,如果未来车险保费下降,很有可能只是汽后平台一个用户的获客成本;这时,车险真的不用再考虑是不是去中介化了,而是汽后平台塑造自己服务品牌,甚至可以帮用户维权、直接弱化保险公司影响 。
目前的数据可以看到,三者险的单均保费下降非常巨大,未来的商业车险里车损险的比重会大幅度上升,这其实也给汽后平台创新车险销售提供了机会,毕竟车损险的理赔都可以在汽后平台里实现 。
03、谁会主导 汽车 服务生态圈?
在由汽后平台还是保险公司来主导 汽车 生态圈这个问题上,个人认为汽后平台会更有优势 。主要的原因有三点:
一、 汽车 服务的频度高于车险,服务内容也多于保险 。
二、 汽车 服务是to C的,保险销售是to B的,保险公司的大量客户是4S店、代理公司和电销员工拉进来的,稳定性不高,极大地依赖外部市场环境, 汽车 服务与车主的距离更近,更利于运营 。
三、 汽车 服务经营的是客户,保险公司经营的是数据 。举个例子,保险公司对于出险多的客户要么拒保,要么就是提高系数;而汽修门店不会,他会把这类客户推荐到合适的保险公司 。
另外,在综改之后,各家公司对各类车型的自主承保系数会有差别,这时汽修门店作为第三方,对车主更有价值 。单一的保险公司永远不会给客户推荐更适合的保险公司 。
当然,不是所有的汽后平台或门店都能享受到这波改革红利,起码要具备一些基础条件,比如说有一定的客户服务和客户营销能力,有保险服务的专业能力,诚信经营品质以及有保险销售资源等等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吗?
Q4:汽车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以下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