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你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吗?孔子到底厉害在什么处所?
孔子厉害在不仅自己的思想看法深入 , 而且有很灵敏的识人才能 , 只有真正识人的人 , 能力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
一个好老师 , 除了业务才能强、对知识的控制扎实之外 , 对学生的懂得 , 对不同的人的性情的把握 , 可能更为症结 。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导理念最明显的特色之一 , 一次 , 冉求问孔子说:“夫子 , 如果听到一件事 , 这件事是应做的事 , 那是不是应当立马就行为起来呢”?孔子答复:“是的 , 马上做” 。又有一次 , 子路问孔子说:“夫子 , 应当做的事要听了就马上去做吗?”孔子答复说:“不是的 , 父亲和兄长在 , 怎么能听到就行为呢?”这话的意思其实是说 , 要跟其他人磋商之后再去做 。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孔子针对不同窗生的同一问题 , 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 这件事被弟子子华知道了 , 他认为很不解 , 就问老师:“夫子 , 为何一个问题有两种答案呢?”孔子告知他:“是的 , 是有两种答案 , 因为冉求的性情是做事畏缩多虑 , 行为力差 , 所以我要鼓励他;子路做事胆量过人 , 孔武有力 , 所以我要克制他 ,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问题两个答案的原因 。”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

文章插图
孔子的答复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陈不变的答案 , 也没有一陈不变的办法 , 一个人既要在专业知识、技巧上站得住脚 , 又要在识人、察人、引诱人上做到精准和恰如其分 。在这则故事里 , 孔子的身份是一个老师 , 然而这仅仅是一则如何教导学生的故事吗?
其实在我们的人际来往中 , 包含与包含家人在内的密切关系相处中 , “因材施教”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我们与家人之间 , 不可谓不熟习 , 不可谓不密切 , 但是你懂他/她的性情吗?你愿意倾听他/她的心坎吗?你走进过他/她的精力世界吗?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

文章插图
所以 , 教导的实质 , 一方面是传授知识 , 另一方面是识人 , 然后在识人的基本上 , 研讨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 。而这种把关注点往识人方面倾斜的做法 , 在普通的人际来往和相处中 , 亦有很大的启示性 。
春秋时代的韩非子在《说难》中曾有这样的观点:劝诫一个君王 , 何其难也 , 但不是难在我的观点不深入 , 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不好 , 也不是难在我不敢说 , 而是难在如何去懂得到一个君王的心理 , 然后用言辞去适应他的心理 , 进而引诱他 。这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因材施说” 。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

文章插图
孔子是一个思考很深入的人 , 更是一个眼光跟锋利的人 , 他看懂的是人性、人情和人的心坎世界 , 这是他最厉害的处所 , 他一生研讨的都是“人”的学问 , 怎么识人 , 怎么和人相处 , 怎么和社会相处 , 怎么修持自己 , 怎么在人群中立足 。
孔子是把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联合起来看的 , 这几个方面其实都是雷同的 , 比如为师之道要因材施教、要诲人不倦、要教学相长 , 为学之道要学而不厌、敏而好学、学思联合、奋发忘食、乐以忘忧 , 为官之道要谨言慎行、少说多做、以身作则、持久不怠 , 为人之道要忠信仁爱、中和礼智 。
孔子何以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

文章插图
一个人在社会上 , 最重要的是如何行得通 , 得到他人的认可 , 而关于这一点 , 孔子的答复非常简略:“说话忠实信实 , 行动真挚恭顺 , 即使在蛮荒之地与蛮夷之人来往 , 也行得通 , 反过来讲 , 一个人若说话没有诚信 , 待人的行动没有恭顺 , 狂妄失礼 , 即使与乡邻相处 , 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 也是得不到别人爱好的 。常将忠信笃敬四字存于心间 , 时时谨记 , 这样能力行得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