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文章图片

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文章图片

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文章图片

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文章图片

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文章图片

斗彩|成化斗彩听过吗?极具珍藏价值

斗彩又称逗彩 , 萌发于宣德 , 发展于正统 , 成熟于成化年间 。 成化时期的瓷器制作风格以小型的赏玩器为主 , 造型秀美轻灵 , 纹饰色彩鲜亮 , 是明代御窑制瓷中顶尖的精美之品 。 成化斗彩现有的存世量极少 , 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流传于私人手中 。 馆藏的部分国内大多数藏于北京与台北两个故宫博物院 , 国外因为战乱而外流的多数藏于欧美国家以及日本的各大博物馆中 。
国内的斗彩瓷器馆藏整器主要集中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 其他的博物馆也有零星分布 , 残器多出于景德镇;海外的馆藏成化斗彩瓷器多集中于英国和日本 。 现在 , 我们走进历史 , 了解斗彩的器物造型、装饰纹样、色彩等 。

一、斗彩瓷器发展脉络斗彩瓷器是在宣德时期创烧的青花五彩基础上发展衍生而来的 。 明宪宗成化皇帝统治中国二十三年 , 其间在政治作为上与永乐、宣德等皇帝比较略逊一筹 , 但其所烧成的瓷器却十分出色 。 成化官窑瓷器在永宣瓷器的基础上加以了发展和继承 , 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瓷器风格体系 。
成化官窑烧造出的瓷器小巧精美 , 青花用料发色淡雅 , 十分具有时代特色 。 成化青花因其独特的审美与柔和的色彩而拥有明代之冠的美誉 。 同时 , 成化官窑的最大成就是继承并弘扬了自宣德创烧的斗彩瓷器 , 使其成为绝世的精品 。
明清时期对于斗彩与五彩没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 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之中 , 成窑所烧出的这一部分精美的五色瓷器 , 是对于宣德时期开创的青花五彩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 明清时期将成化时期烧制的斗彩瓷器称之为“成窑五彩” 。 明代文学家沈德符在《敝帚轩剩语》一书中说到:\"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 , 间装五色 , 为今古之冠 , 如宣品最贵 , 近日又重成窑 , 出宣窑之上 。 \"

“斗彩”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康雍年间的《南窑笔记》 中 。 此概念在提出后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流传 , “斗彩”的概念仍旧较为模糊 , 不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 因此 , 在清代至近代的文献中 , “成窑五彩”仍旧是用于描述成化斗彩瓷器的主要说法 , 《饮流斋说瓷》一书中提及成化斗彩瓷器时以“成化青花五彩”进行描述 。 至近现代 , 在成化斗彩瓷器与普通的五彩瓷器研究中 , 已经能通过绘画技法与填彩方式等不同将斗彩与五彩进行区分 。 逐步发展到今日 , 我们对斗彩这一概念基于前人的研究之上有了更加科学且严谨的定义 。
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说:“宣德年造如镂空花纹 , 填以五色 , 华若云锦 , 有五彩实填 , 绚丽悦目” 。 宣德时期已经产生了由釉下绘制青花 , 施釉后再于釉上绘制五彩二次烧制而成的瓷器彩绘方法 。 此时的青花五彩多为釉下绘制花纹后于釉上补充另外的色彩 , 青花是以一种单独的色彩描绘形式存在 , 五彩鸳鸯莲池纹盘 , 但此时已经出现的釉上釉下彩结合的形式为后期斗彩瓷器的进步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到了正统时期 , 社会进入一个动荡的状态 , 瓷器在创新与发展上逐渐放缓 , 在用彩以及彩瓷图案上与前朝相近 , 并未有太大的进展;但在绘画技法上 , 斗彩已经开始不止将釉下青花当做一种单纯的颜料 , 而是通过单线勾勒花径的方式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融入成一幅淡雅和谐的莲花图 。
成化早期 , 斗彩瓷器的绘制以及烧制技法并未达到十分纯熟 , 成化早年的斗彩瓷器仍是模仿正统时期的斗彩瓷器进行烧造 。 到了成化中后期 , 青花双线勾勒轮廓的绘制技法开始被应用于斗彩瓷器的绘制之上 , 真正的成熟的成化斗彩瓷器开始出现 。 要造型有罐、瓶、盒、碗、盘、杯、碟等 。 这一时期的斗彩瓷器造型秀美轻灵 , 纹饰色彩鲜亮 , 是明代御窑制瓷中顶尖的精美之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