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病还是又贵又难? 看病难看病贵

看病难看病贵(为什么看病贵看病难?)
自2009年中国启动最新一轮医疗改革以来,已经过去了11年 。11年来,人们最关心、最渴望解决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解决了吗?还是如释重负?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
诚然,近年来,中国医药和医疗器械行业终于开启了自己的创新篇章,医保的灵魂议价颇具吸引力 。但是从病人的角度来说,还是要去大医院才能安心,第一张床和第一张床和过去一样难找 。
在2020西浦大会上,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医疗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大健康产业智库的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兼执行院长蔡江南将医改结果不尽人意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没有改善,倒金字塔甚至在恶化 。
蔡江南,上海创启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兼执行院长 。
那么,这几年医改改革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蔡江南在演讲中给了我们一些线索 。
以下是蔡江南的发言记录,由虎嗅编辑:
【为什么看病还是又贵又难? 看病难看病贵】今天,我想谈谈国内卫生领域一些由来已久的基本问题,包括“三医(医疗服务、医药、医保)” 。在疫情中,这个行业的这些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
一、看行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均卫生支出在2009年新医改后增长非常快 。到目前为止,人均卫生支出超过4000元人民币,接近600美元,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3%上升到现在的近7% 。然而,美国的医疗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而我们只有美国的近三分之一 。
1978-2018年中国人均卫生支出(元) 。
1978-2018年中国卫生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医疗服务:倒金字塔仍在恶化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医疗服务 。中国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的长期问题是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塔顶的三级医疗服务非常大 。一个正常的系统应该是即将到来的金字塔 。
从2009年新医改开始,我们就说医改要加强基层,政府也在基层投钱准备基层的医疗设备 。然而,近十年来的分级诊疗不仅没能把基层放大,反而把塔顶越做越大 。这不仅会让普通人看病难、看病贵,还会引发其他一些问题 。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武汉早期的疫情也是由大量症状轻微的疑似患者涌向三级医院,导致三级医院交叉感染和决口造成的 。我们的初级卫生保健作为第一道防线已经失控,而新加坡已经建立了800家私人诊所作为第一道防线 。
疫情之后的很多反思和总结都表明,我们是靠大医院把疫情扑灭的,所以现在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推进三级大医院建设,但这根本就是逆向反思 。吸取教训不能只看到灭火的情况 。你要想一想,如果初级医疗做得好,你的火可能没那么大,或者根本就不会开始 。
数据显示,近10年来,随着新医改,我国大医院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床位不足500张的小医院 。
中国医院大、中、小医院增长情况2009-2018年,大医院(> 800张床位)增长219% 。
中国有3.3万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仅占8%,但占总门诊量的52%,总住院量的46% 。而且近十年来,三级医院的门诊和住院增长最快,超过了二级和一级医院,现在我们有近40%的医院没有评级 。
2018年各级医院门诊和住院服务分布情况 。
与此同时,民营医院在3万多家医院中的比例已超过三分之二 。但在衡量主要取决于床位、门诊、住院比例的医疗服务市场时,公立医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医疗服务市场格局并没有随着民营医院数量的增加而发生明显变化 。
我认为这些数据应该引起警惕,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仍在恶化 。当疫情正常化时,这对我们的医疗服务尤其不利 。
那么医疗服务体系倒金字塔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看看中国医生的情况 。可以看出,在十个人口大国中,中国人口中医生的比例刚好处于中间 。虽然这个数字低于美国,但却是印度的两倍多 。看来我们不缺医生 。
每个国家每万人口的医生数量 。
但我们看中国医生的学历背景,在339万医生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刚刚达到资源网络的一半以上,占55%,百万医生只有大专、中专甚至高中及以下的水平 。
2018年中国执业(助理)医师学历统计 。
这种医生教育的背景结构与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可以理解普通人不愿意去基层甚至跳过二级医院的做法——学历好的医生在三级医院,一、二级医院不尽如人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