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突围的甘肃样本:丑萌“绿马”何以“出圈”?( 三 )


“通过这样小小的东西,让更多的人走进甘肃省博物馆,这也是我们的初心 。”王海柔说 。
从六月末开始,甘博文创团队几乎没有停下过直播的脚步 。面对镜头,文创团队不再像第一次直播般“手忙脚乱”,主播熟练地说着直播行话,展示着手中甘博的各色文创,“十分钟后,我们上‘奔奔’和‘跳跳’的链接,大家先看一下我们的这款文创……”
7月上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兰州 。应疫情防控需要,甘博开始闭馆 。
“当时我们所有员工都居家办公了,但是很多关于产品的问题都没有和粉丝交代清楚 。”王海柔回忆道,再三考量之下,负责直播工作的王晓鹏决定住在博物馆中,一人承担起直播的任务,在没有空调的直播间内,他带着“绿马”橡胶头套撑起了整场直播 。

博物馆突围的甘肃样本:丑萌“绿马”何以“出圈”?

文章插图
王晓鹏第一天直播 受访者供图甘博文创中心也建起了自己的抖音粉丝群 。群内,网友们热切地分享着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的诉求:“绿马餐具考虑一下?”“想要绿马马克杯!”……王海柔表示,面对定制化的意见,文创团队也尽量满足,先后发布了“绿马”表情包,手机壁纸等产品 。“粉丝们激发了我们很多灵感,我觉得这是一种良性互动 。”王海柔说 。更令她欣喜的是,粉丝中有很多甘肃本地人都以玩偶为骄傲,将它作为伴手礼分享给外地的亲朋好友,“我们这样小的团队能让大家感受到文化自信、甘肃自信,真的是很欣慰 。”
坚持文化内核,找到甘博表达
甘博文创团队成立于2015年 。那时,国内文创产业已渐有声色 。
2013至2014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朕知道了”胶带和故宫文创动图《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相继“火”出圈,文创产业出现第一批大IP 。“那时文创理念在社会上才慢慢建立起来”,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史册介绍道 。
那么甘博是如何入场文创的?史册回溯道,早期,甘博还谈不上“现代文创”,主要是做一些简单的文物仿制制品,到2013年左右,“全国各大博物馆都开始着手文创工作”,甘博也顺应大趋势,开始筹备文创建设;2015年时,甘博以“馆企合作”的形式成立文创中心 。
2015年,甘博第一件文创产品“蓝莲仙子”一经落地,就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 。在参加“全国第二届博物馆文创产品展览”时,“蓝莲仙子”文创产品从全国32家博物馆文创产品中脱颖而出,被誉为“明星文创作品” 。
博物馆突围的甘肃样本:丑萌“绿马”何以“出圈”?

文章插图
“蓝莲仙子”文创 甘博官网 图
博物馆突围的甘肃样本:丑萌“绿马”何以“出圈”?

文章插图
甘肃省博物馆藏品,元代文物,莲花玻璃托盏 甘博官网 图“蓝莲仙子”文创以甘博藏品元代玻璃莲花托盏为原型 。在崔又心看来,这件精美的产品无疑刷新了人们对于西北的认知,通过蓝莲仙子,大家突然认识到,原来在西北、在甘博还有这样有意思的东西,“现在大家对我们甘博的印象是又美又精致” 。王海柔介绍,在“蓝莲仙子”之后,甘博文创团队相继推出七大IP系列,开发了七八百款产品,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纸胶带、金属书签等创意文创火爆“出圈”,获得大众广泛好评 。
甘博是如何找到自己的路的?史册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北京故宫等一些大馆的经验,但本质上没有可比性,我们还是要立足于自身馆藏特点,坚持原创设计,关注文化内核的创意表达 。”在史册看来,这是甘博文创团队一直以来的设计理念,也是其打造爆款、在文创产业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宝贵经验 。
“有些东西是‘复制’不来的,我们默默耕耘了那么多年,才最终实实在在地打造出了‘爆款’ 。”史册说 。
回顾来路,崔又心说,“我们希望大家在收到每一件文化产品时,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
崔又心最初选择加入文创团队,就是因为被团队成员们“真挚的感情”打动 。
当时,崔又心在甘博做翻译兼职,恰逢甘博第一件文创产品“蓝莲仙子”摆件上市,她看到文创工作人员拿到产品后激动地快要哭了,“我就心想,这咋就哭了呢?”带着疑问,她选择参与其中,并逐渐找到了这种感动 。
团结协作的队伍、和文物打交道时的自信、博物馆悠闲的工作氛围让她每天都期待着上班,并在一件件广受欢迎的创意产品中收获着成就与满足 。“作为90后,我很清楚年轻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是一种多么好的感觉!”崔又心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