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武松三碗不过岗,李白斗酒诗,古时候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古有武松三碗不过岗,李白斗酒诗,古时候的酒到底有多少度】谈起古代的酒 , 好么 , 好多人直接三个字蹦出嘴 , 而且还是在完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女儿红 , 完全是受电视剧的影响 , 谈起女儿红 , 不得不说 , 好酒世间酿啊 , 钻石不是有个广告嘛:钻石恒久远 , 一颗永流传 。我想女儿红也可以这样来个广告:女儿红恒久远 , 一坛几百年 。跟你们这么说吧 , 几百年都是少说了 , 钻石还会丢 , 酒可不会 。

古有武松三碗不过岗,李白斗酒诗,古时候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文章插图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一生嗜酒成性 , 一句关于酒的诗句 , 也成为经典 , 千古流传 。后人也将他称颂为诗仙 。
酒以“香 滑”而入口 , 在元代的时候开始大量喝酒, 即是到南宋停止的酒都是发酵酒,度数最多不高过二十;大多是十度以下的米酒,发酵后就过滤而得;故有"李白斗(十升)酒诗百篇","绿蚁新醅酒"之类的诗句 , 像武松过景阳冈喝的那十八碗酒都是二十度以下的 。
中国就酒历史源远流长 , 酿酒历史可追溯的夏禹时期 。先秦时代酿酒 , 兼用曲、蘖两种酒母 , 到了汉代 , 以蘖酿造的醴逐渐消失 , 汉人制曲 , 多以麦为原料 , 有大麦、小麦、细饼等多种酒曲 。到唐代 , 酿酒技艺较之魏晋有了很大的进步 , 首先出现了以大米为原料 , 直接由曲母培养而成的红曲 , 有更强的糖化力和酒精发酵力 。度数达到8、9度上下 。
其实我国早期的酒是糯米酿造的 , 制作该工艺很是简单 。但是做出的美酒 , 确是香甜 , 醇美的 。酒精含量是非常少的 。就像我们现在的葡萄酒一样 。之前在秦朝时期 , 那时候的酒精可能就只有十度左右 。你们知道武松打虎吗?武松上山前喝了八碗美酒 , 但是酒精的含量可能就只有几度而已 , 怕是只比啤酒高一丢丢 。
自北宋时期辽国、金国、元朝等蛮子进驻中国以后 , 才有蒸馏酒的首创 , 因为他们世代祖居北国的草原 , 气候严寒 , 环境恶劣 , 必须要喝高浓度的酒才能保暖 , 而蒸馏酒正是元朝这个彻底统治中原的杰作 , 通过蒸馏提高酒度 。后来满清入关 , 因为也是由于东北天气酷寒 , 所以再次引起一股高度蒸馏酒的热潮 , 类似烧刀子 。而我们现代人忽视了华夏文明的发酵酒 , 过度重视以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蒸馏酒 , 所以才导致现代人普遍认为中国酒度数高 , 难喝 , 其实这是一种对我们自己国家酒莫大的误解 。
古有武松三碗不过岗,李白斗酒诗,古时候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文章插图
但事实上 , 苏轼酒量很小 , 他曾说自己年少时望见酒盏就会醉;长大后 , 饮酒终日 , 也不能超过五杯 。这里苏轼所说的酒 , 应该就是白酒 , 否则也不会这样不胜酒力 。可见苏轼所说的“欢饮达旦” , 未必喝了多少酒 。
这种酒酒精含量低 , 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 , 只是比啤酒读数高一些而已 , 并且味道也远远不如蒸馏酒辛辣 , 反而微微发甜 。所以这才符合古代人动辄十几碗大碗饮酒的场面 , 如此看来 , 如果将现代常喝高度数白酒的人拿到古代 , 估计个个都是“酒中仙”了 。
古有武松三碗不过岗,李白斗酒诗,古时候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文章插图
当然 , 随着技术的越来越高 , 酒的度数也逐渐升高 。但总体在七八度左右 。所以 , 水浒传里 , 天气越热 , 他们越喜欢喝酒 , 要是现在30多度 , 那就没人愿喝了 。那时候的度数就相当于现在的啤酒 , 都知道在现代 , 啤酒作为解渴 , 那可是作用超好啊!所以 , 武松可以连喝十八碗 。
所以其时武松喝的酒相当于喝了六七瓶的啤酒差不多 , 宋末能够提炼出白酒相同的度数 , 这还得归功于北方的少数民族 , 因为北方的天气比较冰冷 , 所以古代的这些少数民族 , 往往都是喝酒来御寒 , 跟华夏的酒不相同 , 他们喝的都是高浓度的酒 , 这些游牧民族酿酒的方法 , 用的是所谓的“蒸馏法”的方法 , 后来才传到了华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