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检测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容量瓶的使用


水质检测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容量瓶的使用

文章插图
容量瓶的使用(如何在水质检验中使用容量瓶)
水质检测会用到很多辅助仪器,容量瓶是最常见的仪器 。容量瓶是一种窄颈梨形、容积刻度精确的玻璃容器,由无色或棕色玻璃制成,所有容量瓶均为量入式 。在水质检测中,常用来配制准确的浓度溶液或定量的稀释溶液 。选择时,可以根据配制溶液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容量瓶 。易受光分解的物质应选择棕色容量瓶,一般物质应选择无色容量瓶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容量瓶在水质检测中的使用 。

检验用容量瓶的使用(1)水质检测前,进行试漏 。检查容量瓶的软木塞是否渗漏 。方法是:在标志线附近加入自来水,盖上瓶塞,左手食指握住瓶塞,其余手指握住瓶颈标志线上方的信息资源,右手指尖握住瓶底边缘,将瓶子倒置2分钟,看是否有泄漏,可以用滤纸检查 。将瓶子直立,将软木塞旋转180次,然后倒立2分钟进行检查 。如果没有渗漏,可以使用 。容量瓶的软木塞不应该被移除和随意放置,以避免污染、错误或破损 。可以用橡皮筋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 。如果是平顶的塑料瓶塞,也可以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
(2)水质检测前的冲洗 。容量瓶使用前,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铬酸洗液或其他信息资源网专用冲洗液冲洗,再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 。
(3)配制含有固体物质的溶液准确称取参考试剂或被测样品,置于小烧杯中,用少量蒸馏水(或其他溶剂)溶解固体物质 。如需加热溶解,加热后应冷却至室温 。然后将溶液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 。定量转移溶液时,右手握住玻璃棒,伸入容量的瓶口内,玻璃棒下端靠在瓶颈内壁上(注意:玻璃棒不能与瓶口接触) 。左手拿烧杯,使烧杯紧贴玻璃棒,让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容量瓶 。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出后,慢慢将烧杯摆正,沿玻璃棒提起杯口1~2cm,然后离开玻璃棒,避免杯口与玻璃棒之间的一滴溶液流出烧杯,将玻璃棒放回烧杯中,但不要依靠杯口,然后用洗涤瓶洗涤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再按上述方法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种清洗和转移操作应该重复几次,以确保完全的溶液转移 。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至容量瓶2/3容量,水平方向轻轻旋转容量瓶数周,使溶液初步混合均匀 。继续加水至标志线以下1cm左右,等待信息资源网1~2分钟,然后用小滴管滴蒸馏水,直至弯月面最低点与标志线相切,视线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无论溶液有无颜色,加水的位置应使弯月面最低点与标记相切 。立即关闭瓶塞,左手食指捏住瓶塞,其余手指捏住瓶颈标记以上部分,右手指尖捏住瓶底边缘,将容量瓶倒置,使气泡升至顶部,水平混合溶液 。重复此操作15~20次,使瓶中溶液充分混合 。
右手持瓶时,应尽量减少与瓶体的接触面积,避免体温对溶液温度的影响 。对于100mL以下的容量瓶,可以右手握瓶,一只手抓住瓶颈即可,同时用手掌将瓶塞倒扣 。

(4)稀释溶液【水质检测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容量瓶的使用】如果用容量瓶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浓缩液稀释成一定浓度的稀溶液,用移液管将一定体积的浓缩液移入容量瓶,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按上述方法混合 。
(5)使用中的注意事项①热溶液必须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刻度线,否则会造成体积误差 。
②容量瓶不适合长期存放试剂溶液,不能作为试剂瓶使用 。如果配制好的溶液需要长期保存,应转移到磨口试剂瓶中 。磨口瓶清洗后,必须用容量瓶中的溶液冲洗三次 。
③容量瓶使用后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 。如果长时间不用,磨口要洗净晾干,垫上小纸片,存放在仪器柜内 。
④容量瓶不能放在烘箱中烘烤,也不能用任何方法加热 。如果需要使用干燥的容量瓶 。可以用有机溶剂如乙醇清洗、漂洗容量瓶,干燥或用吹风机的冷空气干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