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是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完璧归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中学语文课本上都有学过 。故事主要表达:蔺相如勇敢无畏,机智过人,将和氏璧完璧归赵,受到赵王的嘉奖 。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期的,赵国得了和氏璧 。秦国国君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给赵王说,愿意用15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 。

完璧归赵是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文章插图
赵国这边肯定不信啊,拿城换和氏璧,这个账肯定不划算,秦王能这么傻?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还能乖乖的给赵国15座城?但是如果不同意,那么又会影响秦赵两国之间关系,万一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怎么办?
所以赵惠文王就找大臣们商量此事,此时有个官宦缪贤就说,他有位门客蔺相如,机智过人,有勇有谋,可以担当此任 。于是赵王就召见蔺相如,问他有什么策略 。蔺相如说:“如果秦国给赵国城池,那么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给城,我可以把和氏璧带回来 。”赵王一听,这样好啊,于是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
蔺相如见到秦昭王后,就把和氏璧给了秦王 。秦王看着和氏璧很开心,而且群臣争相观摩,亦是赞叹,但没有一个人提起交换城池的事情 。此时蔺相如就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上有点瑕疵,我给大王指指看 。”秦王就把和氏璧还给了蔺相如 。而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退后到柱子跟前,对秦王说:“大王无意用城池换取和氏璧,我就把壁取回,如果大王要强迫我,那我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
完璧归赵是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文章插图
此时秦王见蔺相如如此刚毅,就想稳住蔺相如几天,然后再拿回和氏璧 。然而几天后,秦王再召见蔺相如时,蔺相如说:“和氏璧我已经安排人送回赵国了,如果大王真心想换取和氏璧,就先割让15座城池给赵国,赵国会把和氏璧拱手送上 。”秦王一看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放弃了 。蔺相如安然无恙回到赵国后,赵王见他如此贤能,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
以上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但细想一下,堂堂一个国家会因为一个和氏璧而赌上国家利益吗?赵惠文王就真的如此软弱,担心秦工攻打吗?而且还直接信任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的话,要求他去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这些肯定会有所出入,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呢?
当然我们无从考究当时的具体情况如何,但是从分析秦赵两国的国家战略上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来推敲此事,就要结合公元前279年,秦赵两国之间的渑池会盟来看问题 。
完璧归赵是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文章插图
赵国当时刚刚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国力大增啊,虽然还无法和秦国抗衡,但秦国也不能把赵国怎样,但此时赵国还处在和齐国的战争中,所以不想和秦国敌对 。秦国这边,和楚国的大战刚刚结束,秦国虽然大胜,攻破楚都郢城,也就在这场战争中,屈原投河自尽 。但楚国还尚有喘息机会,而且反击收复15城,所以此时的秦国也不可能多处竖敌 。
所以两国之间就处于了这样的一个微妙关系,直到公元前279年,双方正式在渑池会盟,签订停线协议 。所以说完璧归赵,其实是秦赵两国之间的外交试探,一切都是为了渑池会盟 。
然而用“事后诸葛亮”的角”看,这个盟约其实是秦国赢了,它让赵国走向了一个万劫不复之地:公元前262年,秦国不断的扩张,彻底威胁到赵国的利益,在双方不断的摩擦中,引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大的战争——长平之战 。
完璧归赵是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

文章插图
【完璧归赵是出自哪个时期的成语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Tag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