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四前要考虑的问题,辅导员不会提醒,信息差却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考试|大四前要考虑的问题,辅导员不会提醒,信息差却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文章图片

考试|大四前要考虑的问题,辅导员不会提醒,信息差却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文章图片

考试|大四前要考虑的问题,辅导员不会提醒,信息差却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文章图片

考试|大四前要考虑的问题,辅导员不会提醒,信息差却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在基础教育阶段 , 似乎只要一门心思地学习功课就行 。 但是到了大学时期 , 还是停留在这种想法 , 到了快毕业时 , 迷茫的日子还在后头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合理的规划可以让人事半功倍 。 这一点在高考志愿规划时 , 就已经能体现出效果 。 而高考只是一个转折点 , 大学期间能否给自己铺路 , 将发挥不可逆转的作用 。
大四前要考虑清楚的问题 , 辅导员通常不会提醒你
普通同学或许到大四 , 甚至毕业前夕 , 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要成为千元毕业生中 , 争取少数工作机遇的一员 。 有位网友对比了自己跟室友的情况 , 才发现“信息差”带来的结果 。

她跟家人讨论 , 到底先考研还是先考公 。 在她的认知里 , 一直误以为只有毕业之后才能考编制岗位 。 直到得知同班同学已经通过了考试 , 就等着拿毕业证时 , 才恍然大悟 。
但是因为错过最佳报考时机 , 只能等待下届报名 , 期间还不能参与任何正规工作;因为签约单位就意味着不能以应届生身份参加考试 , 上岸难度更大 。

其实大四就能考编 , 这对很早有规划的学生而言是“常识” 。 可实话实说 , 很多同学会像这位网友一样“后知后觉” , 这才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少 。 大学辅导员通常也不会提醒你 。
不少学生能体会到 , 辅导员其实只负责管理工作 , 至于大家毕业后的出路和前途 , 不是其职责范围 , 能主动关心和做出提示的老师不多 。 普通同学还是要靠自己多留意 。
总结一下 , 大四之前最好考虑好以下问题 。 一是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 确认自己是否需要改行 。 很多正规企业的校招在大四上学期就进行 , 实习后才考虑改行就跟不上节奏了 。

二是决定先考研还是先考编 。 对于能力出色的人 , 可以同时准备这两种考试 , 时间不会冲突 。 但是大部分学生精力和水平有限 , 能准备好其中之一就不简单 。
这个选择跟专业背景、家庭条件等因素都相关 , 没有唯一的答案 。 但如果行业对于“研究型人才”需求没有那么高 , 更建议优先考编制 。 现在的就业环境 , 先拿到铁饭碗更明智 。
三是求职的目标城市 , 回老家、留在母校所在地 , 还是去其他城市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 , 要结合目标地的产业结构 , 了解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容纳力 。

有的同学因为比较迷茫 , 大四时不管哪里的企业来校招都要考虑 。 最后很容易因为没有考虑好城市因素而后悔 。 辞职换工作的话 , 错过了招聘旺季 , 很难进入名企 。
四是有没有机会进“大型国企” , 家庭是否能提供人脉资源 。 普通同学如果不是“国企子弟” , 想要入职烟草、电网、邮政的正式员工 , 基本就只有“应届生校招”这个途径 。
而这类国企公开招聘的时间和名额都有限 , 不会像普通私企那样经常招人 。 想尝试的大学生 , 要在大四开学之前就开始留意其动态 , 一般只在他们自己的网站公布招聘需求 。

信息差 , 是大学生毕业后 , 拉开差距的重要原因
这些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 , 或许对于一些过来人是老生常谈 。 但是现实中 , 不同大学生之间“信息差”却比想象中更大 。
普通家庭的同学 , 家长本身对这些规划和求职门路都没有概念 , 很难去帮助子女 。 而高校里的辅导员 , 多半只是完成基本的工作任务 , 就算知道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主动提醒学生 。

但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信息差 , 却在很大程度上 , 成为拉开毕业生差距的关键 。 不得不承认 , 一个人的发展情况如何 , 不只取决于实力 。
能否将自己的学习背景和能力 , 用在最恰当的地方 , 要比埋头努力的效果强很多 。 就比如同一个院系的毕业生 , 成绩落后的一位进入了“体制内” 。
而成绩更优的那位 , 因为没有弄清楚报考技巧和岗位录取标准 , 落榜后去普通企业工作 。 两人未来的工作模式和待遇 , 将完全不一样 。

所以进入大学以后 , 无论学生还是家长 , 都不能再用单一的思维去预估未来的发展 。 光是学习功课还不够 , 了解更多信息 , 才能做出更合理的规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