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历史逻辑还是要讲 古装剧对大众的历史认知弊大于利
喜欢古装剧的朋友在追剧之余,会不会对剧中的历史、服装或是文化产生兴趣呢?会不会突然心血来潮去查询剧中角色的原型与故事?或是开始注意起各个朝代的妆容与服装风格?
身为一个热爱古装剧的观众,我就时常因为太爱一部剧而跑去补各种背景设定 。像前几年《延禧攻略》与《如懿传》热播时,追剧追上瘾的我直接将乾隆后妃子嗣的百科和相关影片翻了好几遍,让我直到现在都还能信手拈来背出乾隆所有子嗣的长幼顺序和生母 。
文章插图
不过这类参考历史编写的戏剧,往往会遇到许多“考据上”的争论 。就像《如懿传》热播时,剧中对富察皇后及继后那拉氏的渲染就曾被不少学者批判有违史实;
《延禧攻略》为了制造张力而刻意忽略皇三子永璋以及和敬公主的存在,也在当时受到不少质疑 。
当然也有许多持相反态度的观众会认为:“如果戏剧都照历史演,那干嘛不看纪录片?”、“剧好看才更能吸引人去探究历史不是吗?”、“要追求真实的话,那女演员是不是都要裹小脚才算敬业?”等等,各类争论直至现今都仍未止息 。
究竟考据对戏剧而言重不重要?该一味追求真实亦或是任凭创意挥洒?两者之间又该如何拿捏平衡?这篇文章便会来跟大家分享小岩个人的见解 。
历史的考据
就如前言提及的两个案例,只要是非架空的古装剧,十有八九都会碰到偏离史实的相关批判 。特别是将背景设定在宫廷的宫斗剧,更常会因为人物原型著名而躲不开学者的口诛笔伐 。
记得在《延》、《如》两剧热播时,电视上就有不少节目会直接请学者到场批判两部剧有违史观的剧情 。
针对这个部分,我就也不卖关子了,但自己正是“完全照历史演就不好看”的那派观众 。
我是历史爱好者,我一直都乐于了解这些过去的人事物,推崇鉴古知今的道理 。
但即使如此,我也不认为戏剧必须因而肩负起“历史教育”的责任 。
戏剧之所以让人着迷,就在于它那没有边际的想象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精心设计的体验能为观众带来感官及心灵的满足 。
它是娱乐,不是教材;是为了满足观众不甘于无趣的欲望而生,而不是为了让大家在忙碌生活中的闲暇时光还要动脑学习 。
虽然剧本大多数是虚构的,但也正因如此,它才能依照受众的偏好设计起承转合、枝微末节,而不是像史书传记一样,洋洋洒洒都是繁琐无趣的流水账 。
文章插图
我能理解熟悉历史的观众在看到有违认知的剧情或画面多少会产生违和感,像我自己也曾因为较熟悉唐代历史,而对《长歌行》中不符史观的描写感到别扭,可这并不是用来攻击这些戏剧毫无价值的理由 。
我的确不喜欢《长歌行》对李世民、杜如晦等人的曲解与弱化,但这并不影响我欣赏李乐嫣这位虚构公主的成长故事、也不影响我喜欢剧中李杜二人对待子女的温暖氛围 。
不同类型的戏剧本就会带来不同的体验、满足不同喜好的客群 。有些人就是喜欢充满粉红泡泡的甜宠剧,只要CP嗑得起来就没有问题;也有些人极度重视剧情的逻辑与缜密程度,反而不在乎演员的演技颜值 。
因此面对这些编改过的古装剧,重视真实的观众自然可以针对其史观上的谬误侃侃而谈,但若只因有违历史而全然否定其价值,未免也太过可惜 。
虽然《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在历史上并非跳楼自尽,可当她身穿白衣、毫无牵挂地跳下高楼时,她渴求一份自由的身影还是能让人红了眼眶;
文章插图
虽然《步步惊心》中的八爷在历史上并非那样地温润儒雅,可当他不畏雷霆为若曦夺一个自由时,他的背影仍会让人跟着感叹起:“原来他还是那个重情重义的八贤王”;
文章插图
虽然《御赐小仵作》中的楚楚在历史上不可能打破性别隔阂成为仵作,可当她倚靠聪敏、努力获得肯定、侦破案情时,她的故事仍能成为打破性别与职业偏见的一段佳话 。
文章插图
遍数以上作品,没有一个有按部就班照历史脉络操演,却依然没有阻碍它们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
我并非是要否定历史考据的重要性,比如《步步惊心》的九子夺嫡、《御赐小仵作》的甘露事变都是饱满剧情层次的重要背景考据,只是考据并非是决定戏剧品质的核心,一味追求贴近史实而忽略剧情、限缩想像,最后产出一部部如教科书般乏味的作品,我想那才是戏剧界最大的悲歌 。
推荐阅读
- 历史典故呕心沥血故事 呕心沥血的主人公
- 历史都承认的偏爱是什么意思 史书上都承认的偏爱
- 古装剧|11位“古装奇丑”的男星,别人是玉树临风,他们是“灾难现场”
- 如何看待易建联成为CBA历史上第二位万分先生?
- 使中国茶叶日渐风行世界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茶叶的传播历程
- 春秋战国主要历史事件 春秋时期的主要历史大事件
- 古装剧|首播6集收视破亿,评分直逼8.7,这才是好古装剧该有的样子
- 武则天怎么死的
- 星汉灿烂演员表_全部演员介绍 星汉灿烂跟组演员
- 逻辑性强的人适合做什么?逻辑思维强的人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