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生活百科 > >
李白最能骂人的一首诗是哪首?
- 01嘲鲁儒
李白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又号“谪仙人”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被后人誉为“诗仙” ,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最能骂人的诗是《嘲鲁儒》 。
李白于唐中宗元年(701年)生于四川广汉(今彰明)青莲乡 , 此地原名清廉乡 , 后因李白号“青莲居士”而改名为“青莲乡”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称李白是“太白星精” , 范传正后来为李白撰写碑文时 , 亦用这一说法:“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 , 名之与字 , 咸所取象 。”
李白的优秀不仅仅在于诗作 , 还在于其性格 , 他爽朗大方 , 爱饮酒作诗和交友 , 因此生活还算幸福 。当然 , 人都是有喜怒哀乐的 , 李白也不例外 , 他生气的时候 , 往往也会对人开口大骂 。不过 , 文人骂人与普通的人不同 , 往往会显得比较高雅 。众所周知 , 鲁地山东是至圣先师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自汉代以后 , 山东的儒学就分为两派 , 一为齐学 , 一为鲁学 。鲁学好古重章句 , 而齐学趋时重世用 。通俗点讲 , 就是鲁学一派顽固迂腐 , 只知埋头读书 , 而齐学则较为灵活 , 懂得与时俱进 。
当年李白漫游天下 , 就曾到过孔子的故里 。因他恃才狂傲 , 又漫谈经世之道 , 当地的鲁学一派的儒生就很瞧不上他 , 甚至嘲笑于他 。而李白也看不上这些酸腐的儒生 , 当即回敬一首诗 , 《嘲鲁儒》这首诗后来也成了“雅骂”的经典 。
此诗名为《嘲鲁儒》 , 全文如下:
鲁叟谈五经 , 白发死章句 。
问以经济策 , 茫如坠烟雾 。
足著远游履 , 首戴方山巾 。
缓步从直道 , 未行先起尘 。
秦家丞相府 , 不重褒衣人 。
君非叔孙通 , 与我本殊伦 。
时事且未达 , 归耕汶水滨 。
诗歌开头四句说 , 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 , 言必称“五经” , 他们以毕生的精力 , 将《诗》《书》《礼》《易》《春秋》这几部儒家圣贤之书的章句背得滚瓜烂熟 , 学问可算是很大了 。但是 , 假如向他们请教一下经国济世的方略 , 就如坠烟雾 , 茫然不知所对 。这里将鲁儒的精通经书和不谙时务相对比 , 揭示了他们的无能本质 。
然而 , 标志着儒生身份的仪容却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诗人接着以漫画笔法 , 活灵活现地描摹了鲁儒们迂腐可笑的举止:他们脚下穿着文饰考究的远游履 , 头上戴着平整端重的方山巾 , 不慌不忙 , 很有风度地上了大路 , 宽大的襟袖拖在地上 , 步子还未迈动 , 先扬起了一片尘土 。鲁儒们故做庄严的神态与其实际上给人的滑稽感构成的对比 , 产生出一种喜剧效果;同时 , 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 , 又更加突现了他们的迂阔 。
诗末六句 , 是诗人对鲁儒的评论 , 并且将自己摆进去与鲁儒加以对比 , 在这种对比中表达自己的积极用世思想 。诗中采用了以古喻今的写法:当年秦始皇曾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 下令没收天下的《诗》《书》等儒家之书 , 谁敢违抗 , 就施以黥刑 , 并被罚去筑城 。当时 , 那些褒衣博带的儒生确是吃了苦头 。
【李白最能骂人的一首诗是哪首?】李白对鲁儒们说:正像秦代那些儒生们的可悲遭遇一样 , 你们这些人断然得不到朝廷的器重;我虽然也崇奉儒学 , 但却要效法叔孙通 , 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 , 绝不与你们为伍 。你们既然对时务一窍不通 , 那么 , 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 , 令人如见鲁儒们的窘态 , 和李白飞扬的神情 , 也感受到了他的宏伟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 。而这一句也成了千古雅骂的经典 。
推荐阅读
-
-
-
-
周杰伦|林俊杰《无滤镜》销量不如周杰伦《Mojito》?解锁你不知道的乐坛神话
-
故事|庄周梦蝶,梁祝化蝶,这些故事带来对翡翠蝴蝶的奇思妙想
-
浪子归家|ofo戴威再被限制高消费,系近两年来第36次
-
许玮甯|19年前旧照曝光!许玮甯叹「胶原蛋白消失」网惊:绝对是炫耀文
-
50岁后,每天吃不少于半斤的蔬菜,独享4个好处,肠胃感激不尽
-
中国移动|北京移动开通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微博CEO:推荐 虽然没啥用
-
芳洲社会你看到的真的是真相么?,6张让人“神奇”的错觉图,
-
-
-
家里返潮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家里返潮有什么方法能除湿的
-
温暖|中年女人能穿摇粒绒吗?学会“搭配秘籍”,怎么穿自己说了算
-
-
中国新闻网|中国警方严打长江流域非法捕捞 截至7月底抓获犯罪嫌疑人2680余人
-
股票|股市带动了okex上的比特币?那些逃离股市的人,最后去了哪?
-
-
|电影《我的女友是机器人》今日上映 包贝尔潜心演绎治愈故事
-
三星|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将获假释 不排除再次入狱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