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区”概况 重庆市涪陵区

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概况)
涪陵,自夏商至春秋初期,为蒲人居住区;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是巴基斯坦的国土 。战国中后期,是楚国的国土 。
秦朝时,资源网络属于巴县 。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年),置芷县,为区内设县之始,属霸县 。东汉时,平度县的资源网建立在知止县 。三国蜀国时,增设汉平县,隶涪陵县 。
[4]
东晋三年,穆帝雍(公元347年),华侨定居涪陵县、芷县、巴县,统治汉府城 。[4]
北周时期,迁至汉平县 。
隋黄凯初年(581年),涪陵郡被撤销 。汉武帝黄凯十三年(594年),汉平县划归涪陵镇,改涪陵县为巴县 。
唐武德元年(618年),福州建立,隶属江南西路 。天宝初年,改为涪陵县 。元朝初年,改名福州 。
北宋时,隆化县改为华斌县,与唐朝建立于同一朝代 。
南宋,位于福州,属夔州路,辖涪陵县、武隆县 。[4]
元朝位于福州,属四川兴中舒省,辖武隆县 。
明代位于福州,隶属四川城宣政治局,辖武隆县(后改为武隆县) 。
清代置府城州,不置郡 。

重庆“涪陵区”概况 重庆市涪陵区

文章插图


涪陵地标泽生双塔
民国初年(1913年),福州改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路和四川省第八区 。
民国30年(1941年)5月,涪陵县第五区因国土面积广,被定为武隆局 。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武隆县从涪陵县分出来 。[4]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初在川东涪陵区设立 。辖涪陵、南川、杜锋、石滦、武隆、长寿、彭水七县,隶川东行署 。
1952年,川东酉阳特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四川省人民政府下设垫江、黔江、酉阳、秀山四县 。1958年,长寿县划归重庆 。
1968年,更名为涪陵地区 。1983年,涪陵市从涪陵县设立 。
1988年,黔江区设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县,涪陵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 。
1995年11月5日撤销县级涪陵市,设立雨城区、丽都区;涪陵市设在涪陵区,辖枝城区、丽都区、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由南川市代管 。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388万 。
1996年9月,因三峡工程建设,涪陵市划归重庆市,重庆市是四川省计划单列市 。重庆于1997年成为直辖市 。
【重庆“涪陵区”概况 重庆市涪陵区】1998年12月,正式撤销地级涪陵市、雨城区、丽都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 。重庆市涪陵区管辖原雨城区、丽都区的行政区域;涪陵市管辖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划归重庆市管辖 。[4]
2008年5月15日,市政府(渝府〔2008〕68号)批准撤销丽都镇、龙桥镇、白涛镇、镇安镇、堡子镇、韩志镇、石龙乡、中峰乡、仁义乡、丛林乡、土坡乡、天台乡、董娟乡、山窝乡、黎姿乡等 。在涪陵区设立丽都街、龙桥街、白涛街;将明家乡更名为大顺乡;调整崇义街道、敦仁街道、利智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义和镇、白胜镇、尸佼镇、镇西镇、清溪镇、马坞镇、龙潭镇、缪欣镇、师陀镇、石林镇、乐瞳乡行政区域;南沱镇、青阳镇、增福乡、罗云乡、达木乡、武陵山乡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5]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涪陵区总常住人口1066714人,其中敦仁街道105296人,崇义街道75746人,荔枝街道156753人,江北街道36538人,江东街道51078人,丽都街道88124人,龙桥街道34541人,白涛街道46160人,总人口41114人 石林镇41,730人,缪欣镇34,299人,师陀镇26,144人,沂河镇37,390人,罗云乡14,940人 。[5]
2014年,镇西镇、石林镇、缪欣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
2016年6月3日,市政府(渝府〔2016〕30号)批准涪陵区调整宜河镇管辖范围、丽都街道管辖范围和办公住所,增设马安街道 。调整后,沂河镇辖机房、松柏、高枫、鸭子、朱砂、华东、临江、狮岭、庄子、黄草、洪春、石堡、镇安、大白、弘毅、建新等16个村(社区),镇政府驻兴宜南路88号(原址);丽都街道辖19个村(社区),包括石源、水磨滩、隘口、百花、云星、梨园、马兰、岩桥、龙塘、梁龙、山仑、韩龙、新龙、明家湾、致远、桂花园、龙桥、端桥、石龙 。街道办事处位于致远路36号(原韩镇政府驻地)马安街道辖高岩口、双河口、太义门、石马、桂良、玉屏、红星、马安、大石寺、和平、君安、鹅、双溪、盘龙、金印、仁和、倪锋、新阳、洋尔平19个社区,元和镇合丰社区 。街道办事处设在鹤峰大道6号(原涪陵新城)调整后,涪陵区辖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 。[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