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时节话进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进补,是我国传统的防病强身、扶持虚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 。祖国医学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在冬季进补,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体康复,而且更能得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季进补分为食补和药补两类 。一、食补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先食粳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 。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 。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炖母鸡,精肉、蹄肪,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强筋壮骨、滋养脾胃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二、药补补药,既有饮片(如人参、当归、黄芪、黄精等单味中药),又有成药(如蜂王浆、阿胶补血膏、虎骨酒、参芪补浆) 。饮片一般配入汤剂煎服,成药则不然,一般装潢精美,启封即饮,携带方便,口味甜润,故备受青睐 。随着养生保健医学在我国的兴起,各种营养补剂也应运而生,而且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某些中老年人,他们或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善状况的担心,或对营养补剂的一味偏爱,就不管自己有病无病、虚症实症,盲目滥服补药,殊不知这么做不但得不到原有的疗效,倒适得其反地增添了疾病,影响了健康 。因此,服用补药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辨别病症虚实阴阳:所谓“补”,就是补病人之虚亏和不足 。例如:某些人自感乏力,精神萎靡,胸闷不舒,食欲不振,大便数日不解,小便黄,舌苔黄腻等 。倘若自服补药,等于火上浇油,必定滋生他病 。因此,进补前必须辨清阴阳虚实,遵照医嘱,有的放矢,万不可滥补 。二、要掌握适当药量;补药入口后,要经过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变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运用补药补虚养身,有一个循环渐进、日久见功的过程,这就是说不能一见虚症,就大补特补,超量服药而急于求成,否则就有可能引起脾胃消化无力而导致胸腹胀满不舒,甚至发生其他的病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