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从李诞谈一谈父母人格

李诞|从李诞谈一谈父母人格

今年的脱口秀大会5 , 可能是争议最大的一期 , 从赵晓卉被淘汰开始 , 网络上就充斥着对李诞的恶意:“资本嘴脸”、“职场潜规则”等 。
从最开始的吐槽大会到如今的脱口秀大会 , 也翻过两本他的书:笑场、候场 , 还有就是十三邀里和许知远的访谈 , 奇葩说里救猫还是救画的辩论 。


“比起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有价值的是燃烧的蒙娜丽莎”

“近处的哭声你都装作听不见 , 还管得了远方的哭声吗?”

“正是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为了一些所谓的艺术、文明 , 去不计后果的牺牲别人 , 牺牲别的小猫 , 从而让这个世界陷入一次又一次大火 。 ”
他很真诚的自私 , 不像大多数公众人物那样把层次聊的那么高 , 他就聊当下 , 就聊眼前 , 就聊自己 。
我相信当初那个因为世俗愤然从南方期刊离职的编辑李瑞超和如今中国脱口秀行业的领头人李诞 , 在另一个时空也能和解 。
人生和社会不就是让我们逼成年轻时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吗 , 可是 , 到了最后两个自己终将会和解 。

后来 , 我看完了《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 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很受触动:

“我的一位作家朋友也跟我说过 , ‘写小说 , 拼到最后是拼人格 。 ’
脱口秀演员(其实演员也是 , 只是演员暴露得能晚一点)拼到最后也是拼人格 。 抛开一切技巧文本 , 最终你吸引观众的 , 就是你藏都藏不住的人格 。 ”
教育 , 可能也是一件类似的事情 。
教育 , 拼到最后 , 拼的可能也是父母的人格 。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过程 , 就是在不遗余力地、毫无防备地展现人格的过程 。
因为这个过程长达几十年 , 且家长笃定在孩子这里能得到肯定的爱 。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 , 我们展露了自己的人生 , 自己的观察 , 自己的看法 , 自己的骄傲 , 自己的脆弱 , 自己的伤口 。

我们最看重什么 , 我们如何选择;
我们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 , 为此又做了什么;
我们如何爱彼此 , 又是如何互相伤害;
我们如何面对冲突 , 如何沟通 , 如何化解矛盾;
我们如何对待感情 , 如何对待金钱 , 如何对待利益;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 如何看待世界;
我们什么时候沉默 , 什么时候抗争;
……
孩子都看在眼里 。

孩子们长大了之后 , 呈现的人格和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我们总说 , 原生家庭影响大 , 甚至有人会说看女孩就看她妈妈 , 看男孩就看他爸爸 。 因为他们其实心里会判断:
我妈是什么样的人?我爸是什么样的人?
我有哪些地方像我妈 , 我有哪些地方像我爸?
哪些地方像他们我很高兴很自豪很欣喜;
哪些地方是我不喜欢 , 总在想我长大一定不要像他们 , 然而我现在还是像他们;
有哪些地方是我比他们做得更好了 , 哪些地方是我不如他们 。

尽管每个孩子出生也会有自己的特点 , 但还是带着很深的父亲和母亲的人格的烙印 。
【李诞|从李诞谈一谈父母人格】而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 , 同时也在从父母的人格烙印中走出来 , 慢慢整合着自己 。
整合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 这往往是一个人毕其一生来完成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