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孙权派卫温到夷州的目的-

一.孙皓自己已经失去抵抗意识孙皓作为东吴的亡国之君,穷凶极欲,残酷暴政一直是他的代名词,在他手下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而在西晋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才开始反思自己十几年来的所作所为,认为自己的确是罪有应得,这样的想法盘桓在他脑子里,因此不可能去想奔逃夷洲 。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孙皓觉得一切的失败都是自己咎由自取,自己没有脸面去见他的祖宗们 。

《江表传》: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固,兵将背战耳 。兵之背战,岂怨兵邪?孤之罪也 。天文县变於上,士民愤叹於下,观此事势,危如累卵,吴祚终讫,何其局哉!天匪亡吴,孤所招也 。瞑目黄壤,当复何颜见四帝乎!公其勖勉奇谟,飞笔以闻 。
再看这一段,孙皓在东吴灭亡之际,痛定思痛,狠狠地把自己数落了一番,觉得自己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现在已经是不可回头,因此还鼓动自己的大臣去效忠晋朝 。
《江表传》:皓又遗群臣书曰:"孤以不德,忝继先轨 。处位历年,政教凶勃,遂令百姓久困涂炭,至使一朝归命有道,社稷倾覆,宗庙无主,惭愧山积,没有馀罪 。自惟空薄,过偷尊号,才琐质秽,任重王公,故周易有折鼎之诫,诗人有彼其之讥 。自居宫室 。仍抱笃疾,计有不足,思虑失中,多所荒替 。边侧小人,因生酷虐,虐毒横流,忠顺被害 。闇昧不觉,寻其壅蔽,孤负诸君,事已难图,覆水不可收也 。今大晋平治四海,劳心务於擢贤,诚是英俊展节之秋也 。管仲极雠,桓公用之,良、平去楚,入为汉臣,舍乱就理,非不忠也 。莫以移朝改朔,用损厥志 。嘉勖休尚,爱敬动静 。夫复何言,投笔而已!
这时候的孙皓已经是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了,因此他哪也没有去,就等着出城投降了 。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孙权派卫温到夷州的目的-

文章插图
二.没人支持正是由于孙皓十几年来的胡作非为,搞得东吴是上下离心,人们对孙皓的怨恨程度已经到达了顶点,甚至有一次孙皓出来巡游,一帮将士就合计,如果碰到晋军,自己就当场倒戈把孙皓给卖了 。
孙皓掌权的时候尚且如此,等到国破城亡的时候,就更没人愿意支持孙皓了,因此别说是夷洲,就是首都恐怕孙皓也不出去 。
《江表传》: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 。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 。"皓闻之,乃还 。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孙权派卫温到夷州的目的-

文章插图
三.刘禅的例子这个就不用多赘述了,刘禅主动投降后,虽然不再是皇帝了,但过得还是挺滋润,因此给孙皓树立了一个良好的例子,让孙皓进一步打消了誓死抵抗,东山再起的念头,可以说这是司马家早就做好的怀柔思想工作 。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孙权派卫温到夷州的目的-

文章插图
四.夷洲尚未开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刘禅给孙皓提供了借鉴的经验,蜀汉灭亡前,有人劝刘禅去南中避难,但更多人认为南中去不得 。试想,当时刘禅的处境可比孙皓好上不少,起码他手下还有死忠的大臣和将士,而南中自诸葛亮时期开始经过多年经营,多少也是个半开化的地方,有一点政治凝聚力,还能走陆路过去,这样刘禅尚且不肯去,何况孙皓比之夷洲呢?
孙皓既无人支持,夷洲又是需要乘船出海才能到达的,开化程度比南中更低,东吴的掌控力度也更有限,孙皓即便是去当山越人落草为寇打游击战,恐怕可行性也比去夷洲来得高一些 。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孙权派卫温到夷州的目的-

文章插图
孙吴在夷洲(今台湾)毫无基础,怎么去?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 。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 。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 。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 。《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今是何地,孙权派卫温到夷州的目的-

文章插图
卫温诸葛直等人只是曾经登陆夷洲劫掠人口,并未在那里建立任何统治机构,也没有设立常驻据点 。仓促逃到那里,物资供应根本没法解决 。
况且,当时航海技术不发达,渡海极其艰险 。现在从东南沿海乘船取台湾最多不过两三天时间,而卫温等人却折腾了一整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