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是什么方言,闽东方言和闽南方言-
潮州陈桥人存在于6000年至5500年前 , 是有考古遗址证明最早生活在韩江入海口的人 , 根据出土陶器和年代判断 , 是外部迁入的 。
在海平面高的时代 , 如4300年前至3000年前 , 2200年前至1100年前 。南迁移民都是沿武夷山西麓 , 经汀江转韩江水路进入潮州 , 再转至闽南 , 而不是通过东北部入口进入闽南 。《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居海中 , 闽在海中” , 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 良渚在4300年前被淹没 , 也证明了这一点 。
进入潮州城的移民很多次 , 人数多的有三次:①4200年前的舜帝南迁 , ②3000年前的商民南逃 , ③1500年前隋朝一万多东阳兵从义安攻台 , 都是走西线进入潮州 。走东线沿海的人肯定少之又少 , 只有海平降低的汉代、宋代多一点 。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 , 南迁移民都是经潮州城 , 再转至闽南的 。汉武帝对北部的闽越国“坚壁清野”三百多年 , 更是助长了这种趋势 。
这种历史不可能产生闽之南文化 , 更不可能产生闽文化是潮州文化渊源的结论 。当然 , 如果无视历史 , 割裂历史 , 拿宋代移民越俎代庖 , 甚至拿肇迹于英法联军洋关的“潮汕”做民系 , 那就说明传统文化研究只是在划地为牢 。就地域而言 , 所谓“潮汕”和“闽南” , 在中国历史上 , 包括尧舜禹夏商周都是“无地”自容的存在 。难道这样才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吗?
潮州城是4200年前的“娥皇生三身国” , 是舜帝年轻时和舜帝共建的城邑聚居地 , 也是舜帝南迁住过的城邑 。
“三身国” , 意即“三位山神保佑之城” , 讲究的信佛之人 , 现在还把几位佛和“老爷”称为几“身”佛 。这说明 , 《山海经》的“有人三身” , 不是人有三个身子 , 而是三位山神 。潮州的三山国王信仰是“万古帝王钦” , 真正的渊源是韩江入海口的“三身国” 。
唐代在潮州的陈元光 , 在《潮州三山国王题壁三》中 , 有“万古帝王钦”的说法;《永乐大典》收录唐韩愈 《鳄鱼文》:“况禹迹所揜 , 扬州之近地 , 刺史县令之所治 , 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韩愈《奈界石神文》云:“或言即三山国王 , 告于界石神之灵 。”《永乐大典》收录元大诗人范椁撰的《总管府爱堂壁记》:“潮阳古百粤地 , 控海之隅 , 虽俗杂夷夏而民称易治” 。这些都记录了潮州“万古” , 就有“帝王钦”的传说 。
潮州的记载和传说 , 甚至遗迹 , 都与《山海经》“娥皇生三身国”记载吻合 。与《山海经》记载的商代“三首国”吻合 , 与东阳兵攻占台湾的记录吻合 。
“厝”字古昔之人初来乍到 , 而昔是往时的洪水滔天 , 一无所有 , 便利用现成的山崖 , 权当遮风避雨之所 。待日子好过了起来 , 便另建正式宅屋 , 而山崖栖息之所就成了厝 , 这就是造厝时的情况 。
福建沿海及台湾人称家或屋子为厝 。
湖南省衡阳市农村称三面环山的小山地为厝 。如耒阳市永济镇马渡桥村有几处地名:大厝、小厝、花狗厝、黄泥塘厝等 。
此义和往“昔”的住处是石崖上看洪水滔天 。是最早的“厝”义 。说明 , 厝产生东南沿海 , 是东南沿海原生字和原生义 。是夏代夷夏文化 , 不是宋代移民文化 。
500年前明代南音戏在潮州演出 , 还需注潮州音和潮州俗语 , 如“吊割”等 , 而潮剧区的范围是九龙江以西 , 说明南音戏开始受外部影响 , 而不是潮州话先受外部影响 , 但明代潮州话已经定型了 , 早已形成九龙江以西 , 榕江以东的语音高度相同区 , 这种跨地域大范围语音相同现象 , 正是历史积淀相同的体现 。
而闽 , 在高海平的历史长河中 , 只有福州和潮州两个入口 。也就形成双头进 , 中间相处的语音状态 。宋代移民也改变不了 。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
- 明代豹房是什么,明武宗的豹房在哪里-
- 报复心理是什么,报复的意思-
- 球状闪电到底是什么,球状闪电是闪电吗-_1
- 路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吗,路痴是怎么回事-
- 男生同时喜欢两个女生会选择哪个,一个男人同时撩几个女人是什么心理-
- 研桑心计是什么意思,富有心计是什么意思-
- 陈胜吴广大起义的口号是什么,陈胜吴广起义军的口号-
- 世界上最小的花是什么? 世界上最小的花
- 长安米贵白居不易的意思是什么,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是什么意思-
- 冰岛虞美人 冰岛虞美人的花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