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一代枭雄吗?曹操一代枭雄旷世人杰( 二 )
但与冯保比起来,曹腾做事更谨慎和低调,他先后事奉过安帝刘祜、顺帝刘保、冲帝刘柄(刘保的儿子,2岁即位、3岁病死) 、质帝刘缵(骂梁冀跋扈将军的那个)、桓帝刘志,前后30余年,“未尝有过”,这堪称是惊人的纪录,如果把东汉末年所有大宦官的经历都考察一遍的话,就会发现能数十年里成为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边的红人,又能全身而退的,几乎只有曹腾一例 。
这也说明曹腾与梁家的关系不一般 。曹腾跟梁太后的老公是同学,又当了梁太后的总管,在关键时刻力挺梁大将军,种种迹象表明,他是一个“梁党”,否则,不管他多么“谨厚”,要想30余年处于权力中枢而又“未尝有过”,那是痴心梦想 。事实上,作为主要的政治同盟,曹操是梁冀在宦官队伍中的代言人 。
但曹腾很有心机,他虽得梁太后和梁大将军的信任,却没有干过多少欺压人民、为非作歹的坏事,相反还做了不少好事,载于史册的,是说他推荐了不少人才,传记里列举6个人,都是汉末响当当的人物,政界的如延固、虞放,军界的如张温、张奂,学界的如边韶、堂溪隆 。曹腾扶持这些人,一方面落得为国举荐英才的美名,同时也是为自己以及后代子孙们铺路 。
比如张温、张奂这些人,日后成为帝国军队里元帅级的人物,董卓、孙坚、陶谦、公孙瓒、刘表等都曾是他们的部下,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视 。后来曹操能以文职人员的身份直接进入军界,担任重要军职,很有可能就是得到了他们的相助 。可以说,曹腾的精心布局对于日后成就庞大的曹魏帝国居功甚伟,曹氏一族百年间的繁荣兴盛是曹腾打下的基础 。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曹操不大可能是夏侯氏的后代
宦官是没有后代的,顺帝刘保当年是被宦官拥戴才当上皇帝的 。为了感激宦官的功绩,他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允许宦官收养子以继承家业和封爵 。曹腾于是就在同宗里收养了一个名叫曹嵩的养子 。曹腾大修的曹氏宗族墓在郦道元《水经注》里有明确记载,规模十分宏大 。如今,历尽千百年风雨,它们依然骄傲地分列于曹腾的家乡安徽省亳州市城南 。据确切的考古资料显示,这个庞大的家族墓里,埋着曹腾、曹褒、曹嵩、曹炽等人,他们都是曹腾的族人 。
曹褒与曹腾同辈,应该是从兄或从弟的关系,因曹腾的荫护,做到了颖川太守 。他的儿子叫曹炽,做过侍中、长水校尉,是曹仁、曹纯的父亲 。曹炽与曹嵩同辈,在这一辈的人里,至少还有四到五个族人 。一个是曹鼎,做过尚书令;曹鼎的兄弟中,有一个叫曹瑜,做到了卫将军;他们还有一个亲兄弟,已不知名字,但他的儿子很有名,叫曹洪 。除了曹鼎三兄弟之外,这一代人中,至少还有两个支脉,其中一个当过吴郡太守,他有一个孙子叫曹休 。另一个生了个儿子叫曹邵,曹邵有个儿子叫曹真 。
如果以曹腾、曹褒为“曹一代”话,“曹二代”包括曹嵩、曹鼎、曹瑜、曹炽;“曹三代”包括曹操、曹洪、曹仁、曹纯、曹邵;“曹四代”就很多了,包括曹丕、曹植、曹休、曹真等,后面还有“曹五代” 。再之后,虽然曹氏后人仍在,但已经不是历史关注的焦点了 。关于曹嵩的出身问题,陈寿一句“莫能审其本末”,害得曹家人一直被当成“黑人黑户”受到歧视 。有些野史认为,曹嵩是夏侯氏的后人,是曹腾当初从夏侯家抱来的 。但对于陈寿写的这句话,历来都有人怀疑,要么是他的专业水准出了问题,要么是他有别的动机 。
陈寿始撰《三国志》是晋太康元年(280年),这一年陈寿48岁,大约9年后他完成了该书 。陈寿写《三国志》的地点是在洛阳,那时他在司马氏朝廷里担任着著作郎兼中书侍郎的公职 。公元280年虽然曹操已经死了60年了,也是司马氏建立晋朝的第16个年头,但是熟悉当朝及前朝历史掌故的人还大量在世,别的不说,单就曹氏一族中仍然健在的就有“曹五代”的曹志、曹奂等人 。
文章插图
曹志是曹植之子,在晋朝担任过乐平太守、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职 。太康九年(288年)即陈寿写完《三国志》的前一年才病逝于洛阳 。作为同朝为官的同事兼重要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曹志理应引起陈寿的足够重视,除非曹志本人对其祖上也“莫能审其本末”,否则这一历史悬案很容易解决 。曹腾弟兄们有4个,兄弟的后代中应该有男丁 。即使开始曹家很穷,但到顺帝的时候,曹家应该很富有了,他怎么会放着曹家的孩子不要,收养一个异姓人?
推荐阅读
- 文帝和邓通?汉文帝与邓通是什么关系_2
- |作为职场“混日子”的人,你不主动工作,这就是一个误区
- 拉不出来多是这4个原因 拉屎拉不出来
- light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译成为?light是什么意思?
- 朱标和朱棣是马皇后生的吗?朱棣生母是不是马皇后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经76岁的李善长-?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真正原因是什么-_1
- 尉迟恭和尉迟迥有关系吗
- 李玟|《中国好声音》李玟回应:都是误会
- 范闲|在《庆余年》中,范闲和庆帝都修炼了霸道真气,此功法是天下第一奇功?
- 刘德华|贾玲为61岁的刘德华庆生,配图尽显小心思,这才是追星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