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诗评?《我爱这土地》中深沉的意思


我爱这土地诗评?《我爱这土地》中深沉的意思

文章插图
【六星散评】09: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浅析心月《我不再诅咒土地》蕴含的浓重故土情结
原文原创/心月
乱评乱议/渝夫
【渝言不止】
这是一个温暖的周日下午 。渝夫好不容易宅在家里,恣意遨游于六星文学网,尽享美文烹制的精神盛宴 。
无意间看到心月老师的《我不再诅咒土地》,结果被深深地吸引,心灵也随着那些文字的舞蹈而受到深深的震撼 。
一直以为,一篇好的文章,可以成为连结心与心的纽带或桥梁 。
因为这篇深情赞美土地和思念亲人的文章,我闯进了心月老师的敏感而真诚的内心世界,读懂了心月老师深沉而浓重的故土情结 。
我是农民的孩子,是大地的子民,是远在异乡的游子 。
也许,我能理解心月老师那份对故土和亲人的赤子之情 。
(一)
实在地讲,粗略浏览第一遍的时候,对这篇文章的标题,我怎么看都觉得别扭,甚至固执地认为这个标题破坏了整篇文章的美感 。
静下心来细评,才感觉到了心月老师的良苦用心 。
心月老师之所以不再诅咒土地,是因为之前曾经那么强烈地想要跳出农门,想要远离农村的穷与苦,想要到城里过富足而体面的生活 。
其实不只是心月老师,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农村孩子,小时候都曾那么强烈地憎恨自己的农民身份,那么强烈地讨厌只能生长出贫穷和饥饿的土地 。
儿时的我,也像心月老师一样憎恨和诅咒家乡那贫瘠的土地:“诅咒它剥夺了我童年的快乐 。诅咒它没有长出大块的黄金 。诅咒它让母亲早生华发 。诅咒它让我的乡亲们一个个操劳得面目黧黑 。”
正如心月老师感叹的那样,沉默着的土地确实读不懂一个农村孩子对面朝黄土背朝天命运的哀怨 。
所以,一直到渝夫高中毕业,一直到我入伍后考上军校,所有的动力只有一个:逃离农村,远离故土,宁愿在异乡艰难的漂泊,也不愿守着沉寂了几千年的深山故土清苦地活着 。
等到终于甩脱了锄把,终于不必再回故土,那些对土地曾经的憎恨竟然神奇地越走越远,对老家的好感和思念也与日俱增,甚至越来越浓烈,浓到经常夜不能寐,烈到犹如醉酒一般翻江倒海 。
(二)
游子关于故乡的记忆或是思念,往往与给予我们生命的母亲有关 。
游子想家,往往与故乡的美食尤其是母亲用心制作的家乡土菜有关 。
当然也包括母亲用一颗爱心种植的那些瓜果菜蔬,包括母亲采摘的那些山间野果 。
和大多数农妇一样,心月老师的母亲是勤劳的 。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心月老师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爱得深沉 。
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在完全靠自给自足的中国农村,勤劳而善良的母亲疼爱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向土地索取孩子们爱吃的各种水果 。
荸荠、花生、红薯、香瓜…这些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农作物,曾经那么强烈地勾引着我们这些农家小孩儿们的馋虫,食之如饴,欲罢不能,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似乎那些带着乡土气息的果蔬余香还残留在唇齿之间,久久不能散去 。
土地是无私和神奇的,能带给我们温饱,也能带来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
因为土地赐予农村孩子的那些果疏,“苦涩中含着甜香的日子”,至今萦绕在心月老师的心头,也成为渝人对故乡、对故土最温馨而深情的记忆 。
感谢心月老师,感谢您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土的感情 。
(三)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的乡村在阵痛、在呻吟、在消失,越来越多的农民后生在失去故乡,失去寄托乡情乡愁的故土 。
渐渐枯萎和消失的乡村,正在成为我们这一代农村人抹不去的痛,那么刻骨铭心,那么痛彻心扉 。
2011年,我曾两度回到远离多年的重庆开县山乡老家,看到一些村落已然没了人烟,那些曾经人来人往的房子孤独地矗立在家乡的土地上,门开着,窗破了,院子里没了鸡鸣,没了狗吠,满眼全是荒草,满眼全是荒凉 。
正在消失的山乡老家,连同疯长的山林和杂草,把那些儿时的记忆深深地掩埋荒芜之中,让人不心生伤感,难以释怀 。
所以,特别敬佩心月老师的老父亲,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坚守在故乡的土地上淡然地过着寂寥而平静的日子,像土地的守护神,更像一个智者 。
与老父亲淡定从容相对应的,是英姑的失算和落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