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因何被杀?晁错是个怎样的人

清君侧出自《公羊传·定公十三年》 , 是指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前154年 , 以吴楚为首的七国发动叛乱 , 企图推翻汉朝的统治 , 其中晁错就是这场混乱的“始作俑者” , 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
建言献策 , 受到重用
汉文帝年间 , 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 。齐国有个伏生 , 精通尚书 , 但年龄太大 , 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 , 晁错学成归来 , 拜为太子舍人 。师傅领进门 , 修行在个人 , 晁错就是个有心之人 , 他将习得的东西融会贯通 , 并结合汉朝本身上疏治国之策 。

晁错因何被杀?晁错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由于晁错博文强辩 , 受到太子刘启赏识 , 被称为太子身边的智囊 。晁错上书文帝提出统兵作战重要的三个要素 , 其一要有地利 , 其二士兵要听从指挥 , 其三武器要精良 , 这才能事半功倍 。
史料记载:
“陛下幸募民相徒以实塞下 , 使屯戍之事益省 , 输将之费益寡 , 甚大惠也 。”
对于边境的防备问题 , 晁错建议迁移百姓到边塞 , 平常种田 , 战时拿起武器作战 , 既减少了军队调动 , 提高了效率 , 还能节省粮食 , 汉文帝接受了晁错的建议 。晁错提出了很多很多建设性意见 , 但要他命就是那条削藩建议 。
建议削藩 , 引火烧身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 , 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 , 汉景帝即位后 , 晁错被任命为内史 , 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 。
史料记载: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 及法令可更定者 , 书凡三十篇 。”
晁错在文帝时期 , 就提出过削藩的建议 , 文帝一心求稳 , 并没有被采纳 。削藩对国对民都有好处 , 否则历代帝王也不会花大力气去削藩 , 但削藩需要严密的计划 , 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 。
明建文元年 , 建文帝朱允炆听从齐泰、黄子澄建议 , 着手开始削藩 。由于做法太过急躁 , 操作生硬 , 直接导致朱棣起兵造反 , 于是四年战争开启 , 无数生灵涂炭 。直到明朝 , 削藩也是件复杂且风险极大的事项 , 如若处理不好 , 很容易惹火烧身 。
【晁错因何被杀?晁错是个怎样的人】晁错提议削藩的目的是好的 , 国家强干弱枝才能政令畅通 , 而如果诸侯王权力太大 , 就很容易发生叛乱 , 只有削去诸侯的封地和权力 , 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 。
刘邦杀掉韩信、彭越、英布等人 , 其实也是变相的削藩 , 只不过他的目的是剪除异姓王 , 让本家子弟去做藩王 。权力会改变一个人 , 跟亲疏远近没有关系 , 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全是皇族子弟搞出来的 。在景帝时期 , 同姓诸侯王的权势日隆 , 藩王军政一把抓 , 加之晁错的一把火 , 让藩王们生出了不臣之心 。
晁错因何被杀?晁错是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晁错上书的或许都是至理名言 , 但由于其太过特立独行 , 也得罪了不少人 。晁错的内史府在太上庙中 , 门在东边出行不方便 , 晁错就命人在南院墙凿了个门 。丞相知道后 , 将此事汇报给了景帝 , 说晁错擅自凿开庙门 , 论罪该杀 。
这等小事 , 难道就要治晁错的罪?晁错安然无恙 , 并升任其为御史大夫 。由此可见 , 晁错基本上不结党 , 还得罪了很多人 , 这就是晁错之后被杀的原因之一 。
晁错上疏削藩 , 被诸侯王获悉 , 吴楚等七国 , 打着杀晁错的名号发起叛乱 。景帝虽说也是明君 , 但他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 , 是个守成之君 , 见七国来势汹汹 , 心里也慌了 。
于是 , 晁错就成了众矢之的 , 不仅公卿大臣指责他 , 就连晁错的父亲都从老家赶来 , 对晁错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