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自己而不是成为自己?接受自己的普通和与众不同
文章插图
关于我,最近——
之所以想看《权利的游戏》,是因为很多人都说它很好,它很火;之所以想重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因为一个很喜欢的号主对它推崇备至;
之所以想看《围城》,是因为江南写了一篇文章,夸赞本书诙谐幽默;之所以想看《追忆似水年华》,是因为很多人说——或者说网上的评价说——这本书是经典;
之所以把余华的短篇小说集下来是因为网上说余华是一个伟大的作家······还有好多的之所以,大都是外界的夸赞之声吸引我向它走去 。
于是我看《权游》,看不下去,因为里面的人物太多,派别太多,傻傻分不清谁跟谁一伙,谁跟谁是好人,谁跟谁是坏人;
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忍受不了一个女人的絮絮叨叨,小说也太磨叽了,屁大点儿事写个没完没了 。第一次读我就发现它这个缺点,第二次读还是这样 。
接着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时我就在想,是不是欧洲作家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风格一成不变,就是啰里啰唆,一点儿也不畅快爽亮 。
同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相比,《追忆似水年华》的磨叽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时我就心里暗暗地想,我要是再看外国的文学作品,我就是大煞逼 。
不看外国的,那就看中国的吧 。看余华的短篇小说集,只有一篇我比较喜欢,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 。而《十八岁出门远行》是我高中时就喜欢上的,这篇文章是课本上的文章 。
我仍旧记得第一次读它时那种感受,被里面莫名的荒诞深深吸引,读了又读,不厌其烦 。但这也说明,从高中到现在,我没有任何增长吧,因为我再也没有喜欢上余华的其他文章 。
想到这些,我悟出一个道理,就是我应该接受自己与众不同的设定,我应该接受自己喜欢不了大众喜欢的事情的这个事实 。
我总是与大众为敌,与绝大多数的人背道而驰,他们说某一个东西好,我就会觉得这东西太差了,我和世俗大众之间鲜能达成统一 。
以前这让我痛苦不堪,我觉得一定是我出了问题,于是我想尽办法去改造自己,让自己爱上大众爱的事情,可是我发现这让我更加痛苦不堪,以至于我认为人活着就是要受苦,人生是一场苦难,是一次永无尽头的苦役之旅 。
可是这时候你看到网上那些人,欢歌跳舞,笑语盈盈,一副人间其乐的样子 。好似人人都过得很开心,都在朝着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奔去,你就会怀疑,我为什么要这么自苦呢?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快乐呢?我为什么要强迫自己爱上自己不爱的事情呢?噢,老天,这简直太反人性了 。
想通这些后,我决定放飞自我,彻底屏蔽外界的声音(虽然无法完全做到~) 。捂上眼睛,堵上耳朵,撒泼打滚地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
我从研究生退学,回到我上本科的城市,和人合租了一间房子 。我不工作不出门不见人,每天窝在家里发霉看书写文章,自己做饭,自己生活,不和外界接触,过一种乌托邦式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
文章插图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像是穴居的原始人,我披着兽皮,拿着野棍,全身上下毛发旺盛且肮脏 。我偶然间来到了文明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在钢筋水泥制造的城市中,面对各种高科技的横行,我站在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两边高大的电子屏播放着流光溢彩的广告,车来车往,我却茫然四顾、无所适从 。
时代发展得太快,快到我目不暇接,快到我稍微慢一点就已经被甩掉了后面,甚至即便我跑得再快,我还是避免不了被甩出那个系统的命运 。
也许我就是一个垃圾吧,社会也不需要我这样的一个躺平的垃圾 。
我真的有考虑过去做一个流浪汉,只是他们要忍受的风吹雨淋严寒酷暑让我望而却步;
我还认真地考虑过回农村老家去当一个农夫,可是我受不了我父母质疑的目光 。
朋友说,种地种得好,别墅住到老 。可问题在于,虽然我是农村户口,有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身份,可天知道为什么村组织在我已经成年近十年后还不给我分配我的宅基地 。
因为如果真的那样的话,我觉得我会麻溜地揣着5万块钱回去盖一个我的小屋子,何必花几十万几百万在城市里面买一个鸟笼呢?拥挤、仄逼,一点儿也不自然、广阔,怎能放飞自我?
推荐阅读
- 收拾好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保持积极情绪的方法
- 11岁的孩子疏远自己怎么办,11岁的孩子疏远自己怎么办理
-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 自己喜欢的日子?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什么意思
- 孩子陷入早恋痛苦而无法自拔父母该怎么办
- 视点人物|创维汽车创始人讲解专利级睡眠功能:中医理论、自己每天都来睡
-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的诗句?书法好的诗句
- 我们之间的爱情像空气,而我依然承受不起?我们之间的回忆 全部都小心的收集
- 自卑的孩子怎么引导,自卑的孩子怎么引导自己
- 如何引导孩子与人相处,如何引导孩子与人相处不需要降低自己附和别人
- 怎么查看公积金 如何查看自己的住房公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