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赏析 元代山水画( 四 )



陈元汝嫣水墨画《百丈泉图》长115.2厘米,宽46.7厘米,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陈,字,临江人,元末明初名士 。从董源、巨然到赵孟頫、王蒙,他都从事诗歌、绘画和书法,画山水 。百丈春描绘庐山风光 。画墨山远景,峰峦叠嶂,林木茂密,山脚下亭台楼阁,地势幽僻 。山势险峻,瀑布奔流而下,赶上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 。画整体结构严谨,用笔厚重,画法出自董、居,但几乎是王蒙 。
元纸本《崔宇轩图》设色淡雅,长26.2厘米,宽65.4厘米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这幅画描绘的是森林中的一座小屋,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迈着坚定的步伐过桥,与桥下潺潺的溪水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 。不如元代文人画家,不如以前贬低画家的人有趣 。满满的笔墨纸砚,既舒服又顺滑 。这位画家用大写意的手法描绘了崔宇轩的茅舍河大桥 。画面疏密有致,浓淡分明,没有一丝精雕细刻的痕迹 。而是传达了一种闲适的意境 。画上有清朝乾隆皇帝写的御诗,对画面的意境和风格做了非常贴切的评论 。
《山水画》袁麟子纸墨长25.8cm,宽61.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林子欢擅长画山水,画风与倪瓒有几分相似,追求典雅,但远不如倪瓒慷慨 。这幅枯枝怪石,江海茫茫,江面上漂浮着一望无际的船只的画面,一眼就能看出是几个高藏不露的圣贤,在大自然中,在欣赏风景 。这幅画用的笔也是有区别的 。干擦、湿刷的渲染和一些重墨的点画,让这幅画非常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

《陆羽烹茶图》元纸墨纵27cm,横7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这幅画描绘了清远的风景,有许多毛檐 。峨眉亭子里倚榻而立的是陆羽,前面有个童子的烤灶沏茶 。这张图有作者自己的标题:《陆羽煮茶图》 。图文并茂,铸就了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的社会思潮 。此图中,山石法侧转圆,树点墨法重厚,无刻意经营 。它缺少空的神韵和自然无为,尤其是湿笔淡墨的运用,尚未断宋人的陈式 。此图有课诗一瞥,还有乾隆皇帝的御诗 。

赵玉安信息资源网河西草堂图原纸,纵84.3cm,横40.8cm着色,上海博物馆收藏 。
赵元山的山水在他那个时代是很受人们推崇的,他的作品里写的景物总是干巴巴的,很干很轻松 。这幅画以温和缓慢的风格描绘了另一种景观意蕴 。可以看出,赵玉安不拘泥于一家之法,善于开拓新的画风 。这幅画简单、朴素、朴素、干爽、润色,是赵玉安的一幅代表性的山水佳作 。画上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御诗,还有“乾隆御观之宝”等信息资源网王接收传世的玉玺 。
《西亭秋色图》元纸墨笔,纵61.4cm,横2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原为元人的,为避讳朱元璋,明朝以后改为元人 。山场,丹琳人,山东人,现居江苏 。吴中以其好画而闻名 。善山水,远董源,近王蒙 。秀润墨在继承元人浅绛墨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龙画竹石,笔墨变化 。吴楚被招募到北京,被命令画历代英雄的肖像,因为他不响应皇帝的旨意而被杀死 。《西亭秋色图》水墨画苍崖古木,河畔亭 。这位画家的石破天惊的方法很令人愉快 。他的笔墨圆淡,变化多端,画风纯熟 。应该是画家晚年的作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