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萍|在《庆余年》中,宰相林若甫正值如日中天之际,他为何要突然提出告老还乡?

陈萍萍|在《庆余年》中,宰相林若甫正值如日中天之际,他为何要突然提出告老还乡?

文章图片

陈萍萍|在《庆余年》中,宰相林若甫正值如日中天之际,他为何要突然提出告老还乡?

文章图片


在《庆余年》中 , 林若甫的告老还乡 , 是庆国朝堂进入范闲时期的标志 。
随着林若甫退出庆国朝堂的 , 还有礼部尚书郭攸之因为春闱舞弊被执行绞刑 , 以及刑部尚书韩志维被监察院查出贪赃枉法被从一品降到七品 , 到夷州到州判 , 不出意外也会死在那里 。
这一系列的动作表面的原因 , 是范闲要上位 。
核心的原因 , 是庆帝在剪除长公主和范闲在朝堂中的势力 。

庆帝这样做的原因 , 跟陈萍萍的推波助澜也肯定脱不了关系 。
陈萍萍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推动范闲上位 , 挡在范闲前面的石头 , 必须全部搬开 , 包括林若甫也要走 。
而长公主虽然远在信阳 , 但是长公主依然也在通过二皇子 , 在京都之中打击范闲系的势力 。
林若甫全面倒向林婉儿和范闲之后 , 长公主知道跟林若甫的政治合作已经走到了尽头 , 林若甫未来所有的宝都已经压在了范闲的身上 , 那么长公主已经不能从林若甫身上榨取到任何利益了 , 所以长公主也要林若甫付出代价 。
可见庆国最有势力的三方力量 , 都要林若甫退出朝堂 。

庆帝要去掉范闲在朝堂的帮手 , 陈萍萍也知道范闲要上位林若甫必须离开 , 长公主则要报仇 , 大势如此 , 林若甫也看得很清楚 。
至于 , 那些执行的细节 , 则是各方势力的一次洗牌和露头 。
庆帝也通过这件事情 , 进一步看清了庆国朝堂的派系 , 比如二皇子跟李弘成、靖王 , 甚至跟长公主 。
庆帝是布局、诱杀的高手 。
他要扶植范闲 , 自然也不能让范闲一人独大 , 所以必须得给范闲找一个对手 。
贺宗纬正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中 , 进入了庆帝的视线 , 作为年轻一代里很知名的才子 , 被庆帝选来放到朝堂里 , 做范闲的对手 。

整件事情里面 , 获利最大的一方是陈萍萍 。
庆帝在表面上是胜券在握 , 但是范闲毕竟不跟庆帝一条心 , 而是跟陈萍萍一条心 。
所有的为范闲清理对手的举动 , 只会让范闲越来越强 , 而且庆帝给范闲找的对手只能是文官 , 太弱了 , 对于范闲本身的核心势力并没有什么打击 , 这也说明庆帝并没有什么能力把手伸进陈萍萍管理的鉴察院里面去 。
林若甫的离开 , 是范闲上位的必然结果 , 而且林若甫的离开 , 也并不是所有的林系势力的消亡 , 而是蛰伏待机 。
庆帝深知林若甫在庆国朝堂经营了20余年 , 树大根深 , 有太多台官员依附在这个体系里面 , 甚至有很多人都是看不到、看不清的 。
林若甫的离开只是打击林系势力的第一步 , 甚至是最无关紧要的一步 , 庆帝后面又再次布局 , 再真的伤到了林若甫 。

庆帝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集权 , 进一步集权 。
把长公主手里的内库收回交给范闲 , 甚至把陈萍萍监察院也收回交给范闲 , 把朝堂上林若甫的文官系统也收回 , 不设宰相 。
庆帝借范闲的手对付长公主、陈萍萍、林若甫 , 过后这些老狐狸全部消亡的时候 , 庆帝再把范闲打落尘埃 , 这样庆国所有的权力将集中到庆帝一人手中 。
这才是庆帝所盘算和筹划的 。
【陈萍萍|在《庆余年》中,宰相林若甫正值如日中天之际,他为何要突然提出告老还乡?】只是庆帝没有预料到的是范闲的成长速度超过了他的预期 , 陈萍萍手中的牌实力太强 , 北齐小皇帝是范闲的情人 , 这一切让原本天衣无缝的安排 , 全成了给范闲做嫁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