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环王|因为颜值,他被骂到关评,荒谬么( 三 )


这一新的选角方法一直被沿用至当下 。

玛瑞恩·多尔蒂和她的演员资料库
这确实证实了 , 至少在好莱坞的历史上 , 的确有意在选角上降低了颜值要求 。
但这与其说是「审美降级」 , 不如说是「重塑审美」 。
新的选角体系有两大特色 。
一是 , 选角团队以女性为主 。
既对冲了男性为主力的导演队伍 , 也动摇了大众男权传统下确立的审美标准 。
【指环王|因为颜值,他被骂到关评,荒谬么】二是 , 选角靠直觉 。
当然 , 这实际上是丰富的选角经验养成的敏锐洞察力 。

《权游》的选角导演妮娜·古德
这一选角体系 , 成就了不少经典作品 , 也突破了人们对美的刻板认知 。
比如 , 电影《毕业生》最初主角设定是传统的帅哥形象 , 身材高大 , 金色头发 。
但选角导演在试镜后不满意 , 表示想突破剧本 , 尝试更多类型的人 。
他们就找到了男主达斯汀·霍夫曼 , 他的身高只有1.66 , 相貌偏阴柔 。
但选角导演认为这种气质恰好能反应美国文化迷惘的一面 。

然而 , 这种行之有效的选角方式在当下也遇到了冲击 。
一边是行业环境的变化 。
流媒体平台兴起后 , 制作周期缩短 , 对演员的需求猛增 。
原本基于直觉和经验的选角方式未能稳定成可复制的标准 。
这也就造成选角仍处于一种时好时坏的状态 。
剧版《指环王》就曾曝出即将开工 , 选角时间紧迫 。
因此竟提出了「长相有趣 , 不需要化妆」的选角要求 。


另一边是大环境的变化 。
欧美影视行业同样面临网红时代的挑战 。
网红审美也和影视审美产生了对冲 。
前段时间 , 一名活跃于社交平台的整容医生就以当红明星为案例 , 演示如何调整得「更美」 。
结果 , 她将《怪奇物语》中长相颇有辨识度的女主 ,P成了标准网红脸 。

因此可见 , 选角问题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 所涉因素复杂 。
用「审美降级」来一言概之 , 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
自然也就很难去定论降级与否 。

当然 ,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网友的情绪 。
毕竟 , 除了选角等显而易见的因素外 , 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是潜在的、无形的 。
比如说 , 西方「政治正确」的暗流涌动 。
值得注意的是 , 不少被拉踩的演员都是少数族裔 。
深究起来 , 人们对种族的偏见常常暗含了对审美的成见 。

那么是否也可以说 , 让非传统审美标准的演员担任主角 , 和剧中加入少数族裔角色、增加LGBT故事线一样 , 也基于好的出发点 。
一方面 , 可以给更多貌不出众的演员更多发展机会 。
另一方面 , 也能潜在地传递审美多元的价值观 。
这和欧美影视环境目前普遍祛魅的风向是一致的 。

而且 , 不可否认——
它的确在试图瓦解旧有的审美标准体系 , 带来新一轮的审美变革 。
现在不仅影视里多了很多相貌普通的演员 , 大众的审美标准也逐渐被影响 。
曾有一个非洲小女孩的视频 , 风靡全网 。

视频中 , 小女孩对着镜头 , 突然哇哇大哭 , 说「我很丑陋」 。

抱着给她理发的人 , 认真地肯定了她身上一切美丽的地方 。
很多人在转发的同时 , 也真心表达了对女孩外貌的认可 。

那么 , 回到影视作品的争议 。
不难看出 , 问题根源还是在作品 。
两部争议之作后续的口碑走向 , 也证实了这一点 。
《龙之家族》刚开播时被吐槽颜值低 。
但因为过硬的剧本打底 , 剧情无硬伤 , 制作质量更是上乘 。
豆瓣分数涨到了8.7分 , 吐槽颜值的也越来越少 。
很多人已经接受了这一角色设定 , 也就自然地化解了合不合适的质疑 。


剧版《指环王》的口碑则出现下滑趋势 。
观众对演技、质感、剧本等各个方面都表达了不满 。
所以 , 争议点与其说是演员不够美 , 不如说是没有演绎和呈现出「美感」 。


即便是在国外 , 两者的口碑差距也很明显 。

说到底 , 演员还是服务于角色和作品的 。
作为综合性的视觉艺术 , 一部作品的审美水准也不仅限于演员个人的外形 。
它是编剧、导演、造型师、摄影师等不同领域合力的结果 。
比如 , 电影版《指环王》中的矮人吉姆利 , 真实身高是1.9米 , 甚至是所有演员中最高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