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食粽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 粽子的由来


中国人食粽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 粽子的由来

文章插图
粽子的起源(中国人吃的粽子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
端午节又来了 , 中国人的餐桌上一定有粽子 。在赛龙舟、射柳树、挂艾叶、喝雄黄、木兰汤、戴香包、扎五色丝线等传统习俗逐渐没落的现代社会 , 吃粽子似乎是中国人从端午节到现在几千年来唯一没有改变的事情 。如今市场上的粽子种类繁多 , 充分满足了甜党和咸党的口味要求 , 也展现了国人对吃粽子的持久热情 。
就像南北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一样 , 很久以来 , 关于粽子的起源就有两种学说 。为什么中国人最早吃粽子?粽子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为什么很多南方少数民族都吃以粽子为代表的糯米?
祭祀粟米
根据民间习俗 , 端午节吃粽子最初是为了祭祀战国时期的屈原 。但经过学者们的大量考证 , 这种说法早已被证明是一种不靠谱的上升传说 。比如闻一多写《民国端午考》 , 质疑端午节及其习俗与屈原没有直接关系 。关系的建立始于南朝君的一部志怪小说集《续齐之和》:
“五月五日屈原死于汨罗江 , 楚人哀悼 。此时 , 每天都要将大米存放在竹筒中 , 扔入水中祭祀 。汉朝建武年间 , 长沙欧辉突然见到一个自称三闾博士的人 , 说:“你经常祭祀 , 很好 。“但经常被留下 , 受苦被龙偷走 。如果你今天有礼物 , 你可以用印楝叶塞它 , 用彩色的丝绸系它 。这个东西也是小龙害怕的 。按照他的话来说 。世人用五颜六色的蚕丝和楝树叶包饺子 , 这是汨罗的遗产 。”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深入人心 , 但中国人吃粽子的真正起源与屈原无关 。
这种联系令人生疑的是 , 如果粽子最初是为了祭祀屈原而吃的 , 那么从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 , 屈原投河自尽之后的信息资源网络中应该没有任何历史记载 , 而粽子却没有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 。“巴”是“宗”的古字 , 最早出现在东汉《说文解字》中 , 远在屈原时代 。那么 , 既然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无关 , 那么它起源于哪里呢?
据西晋周朝的《方志》记载 , 有这样一句话:“仲夏端午 , 烹粟 。端者 , 始也 。它意味着五月的第五天 。也是用野菜包着糯米煮的 , 叫玉米小米 。”北朝的齐民舒窈评论这段话说:“俗始一日两节 , 粟用野叶包裹 , 用浓灰汁烹熟 。5月5日 , 夏至 。粘一个‘信息资源网’ , 一个‘角’ , 阴阳犹裹 , 未散之时 , 如之 。”此外 , 东晋王凡的《祖制》记载了“仲夏荐粟” , 其中“荐”指祭祀 。
这些文献为后人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真正起源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如前所述 , 粽子原名“粟米” , 实际上是一种做成喇叭状的小米团子 , 用作祭品 。
小米 , 小麦普及前中国北方最古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 剥皮后就是黄米 。现代考古学家在北方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碳化的黍粒 , 甲骨文和《诗经》中“黍”的出现频率相当高 。所以最早的粽子是用小米包裹的 , 而不是今天常见的糯米 。
小米包粽子 。
在古代 , 由于小米在饮食比例中占据主导地位 , 中国的先民逐渐对小米产生了依赖和崇拜 , 并将其作为祭奠祖先和神灵的贡品 。比如《诗经》中就有“以粟为祭 , 享粟”的记载 。但是 , 小米作为祭品 , 为什么要做成有棱角的粽子呢?原来周朝流行用牛角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由于它们都是用来祭祀以示尊敬 , 祖先们就把小米团子模拟成牛角的形状 。
起初 , 在夏至和端午节吃玉米小米 。按照古代天文历法的概念 , 粟米只是在夏至跨越阴阳时用来调和阴阳 。小米又名“火谷” , 属阳 , 茭白叶(茭白叶)的水属阴 。所以用叶子包小米 , 就是用阴包阳 , 兼顾调理、中和、祛疫、避邪 。
粟米作为粽子的雏形 , 过去认为起源于中国北方 , 主要是基于粟米的主要食物玉米产于中原和黄河流域 。但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会忽略 , 焦密《风土记》最早的记述是对吴越风俗的记载 , 作者周初也是江苏宜兴人 。鉴于此 , 北方糜子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