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美人鱼原型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这外形为什么像海牛?

最近 , 中国科学院和伦敦动物学会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并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称 , 近几十年来 , 中国的美人鱼原型“儒艮”经历了快速的种群崩溃 , 目前在中国已“功能性灭绝” 。
有人问:儒艮是海牛吗?网上经常有人说儒艮是儒艮 , 海牛是海牛 , 不是一类动物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 。
本文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儒艮和它的“亲戚”们 。 
儒艮属于海牛目 , 海牛目是一类以植食为主的水生哺乳动物 , 海牛目现存2个科:海牛科(Trichechidae)、儒艮科(Dugongidae) 。
海牛科现存3个物种:亚马逊海牛、美洲海牛、非洲海牛 。
儒艮科现存1个物种:儒艮。
海牛科和儒艮科怎么区分呢?
海牛科和儒艮科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们的尾巴 。包括亚马逊海牛、西非海牛、美洲海牛在内的海牛科 , 其尾巴呈圆桨状 , 好比古代宫廷贵妇纳凉用的“团扇” 。而儒艮科的尾巴像鲸类的尾鳍 , 呈“V”字形 。
灭绝|美人鱼原型儒艮在中国功能性灭绝:这外形为什么像海牛?
文章图片

海牛科和儒艮科的尾巴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
不过有个例外 , 斯拉特海牛属于儒艮科 , 它的尾巴也呈“V”字形 。它可谓海中“巨人” , 体长可达9米 , 远超今天所有的海牛和儒艮 。不过斯特拉海牛因人类的过度捕捞而于18世纪灭绝 。
儒艮(Dugong dugon)
儒艮的分布范围广度远远超过海牛科 , 儒艮最兴盛之时 , 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 , 沿赤道南北14万公里的海岸线附近 , 几乎均可看见它们的身影 , 其分布其余跨越全世界30多个国家 。
儒艮喜欢在浅水区吃热带或亚热带的海草 , 吃的时候习惯把整棵海草连根拔掉 , 要是拔不掉 , 儒艮就会吃它们的叶子或茎 。
儒艮生性害羞 , 不喜欢接近人类 。
大多数儒艮可以在水下闭气2分半钟 , 有的儒艮甚至能闭气6-8分钟 , 它们可以潜入接近40米深的水域 。儒艮幼崽会经常和自己的妈妈互动 , 比如用身体相互接触 , 有时还会伸出自己的尾巴抚摸自己的妈妈 , 以求得安慰 。 
【种群现状】
目前世界上的儒艮主要都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区 , 它们因人类捕杀、栖息地破坏而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
1990年代根据航空调查统计 , 当时全世界1990 年代 , 全世界估计有100000头儒艮 , 光澳大利亚就占了85000头 。
2000年 , 儒艮被IUCN列为易危(VU)物种 。现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为儒艮建立起法律保护 , 仅澳大利亚北部的部分岛屿 , 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西部的土著居民被允许狩猎儒艮 。
在我国 ,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 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沿海水域都发现过搁浅的儒艮 。随着经济的发展 , 如在儒艮出没的海域开发海产养殖业 , 儒艮受到渔船误捕、非法捕杀、食物来源减少(海草栖息地退化)等威胁 , 数量急剧下降 。
1999年底 , 广西北海附近海域发现一头死亡的儒艮 , 这是我国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发现的最后一头死亡的儒艮个体 。2008年 , 在海南省东方市发现的儒艮 , 则是我国最后一次发现儒艮的记录 。
亚马逊海牛(Trichechus inunguis)
亚马逊海牛仅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所属的主要河道、湖泊等水域 , 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等国家境内均有它们的身影 。
亚马逊海牛的活动随着亚马逊盆地的季节变化而改变 。在洪水丰富的季节 , 它们出现在被洪水淹没的森林或草地上;到了七八月份的旱季 , 水位下降 , 一些亚马逊海牛被迫留在大型湖泊的深处生活 , 它们通常会一直在此停留到来年3月旱季结束 。
有科学家认为 , 这段时间它们几乎不吃东西 , 全靠身体里储备的脂肪以及较低的代谢率维持生命 , 它们可以在缺食或少食的情况下活七八个月 。 
亚马逊海牛的胸部有一块白色的斑块 。它们的鳍状肢上没有残留的爪子 , 这是它们区别于其他海牛科的一个重要特征 。亚马逊海牛还是海牛科里体型最小的 , 成年亚马逊海牛的体长大约在1.62-2.3米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