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简介及生平事迹 马致远是什么朝代的( 二 )


儒家礼乐思想
封建社会的文人儒士,自幼学习六艺,重视礼乐对人的塑造,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与乐”(《论语泰伯》),从而到达修身正德、陶冶性格的作用,以备日后“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庞涓夜走马陵道》) 。与众多古代士人一样,马致远自幼接收儒家教导,恪守儒家礼乐文化,“夙兴夜寐尊师行”,“身潜诗礼且陶情”(《喜春来六艺礼》),但对儒家礼乐文化中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认识 。而于时期而言,这些认识有必定的提高意义,其重要表示为:
关于“琴乐”对人的影响,《左传》和《白虎通》等文献从古琴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志动身,以为“琴乐”可以教化人心,以正其德,赋琴以教化作用,却约束了古琴的艺术审美功效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马致远推重与爱好古琴的同时以为音乐具有陶冶情性、调节心境、解闷忘优的作用,比起儒家着重于古琴礼乐控制观的认识更为全面,更符合“琴乐”艺术的本身特征,具有必定意义 。
关于音乐对政治的影响,早在古代就有“亡国之音”之说 。但马致远却认识到:音乐本身并不是导致亡国的祸端,而是因为皇帝沉迷于音乐,不理朝政,才会延误政事,导致国度消亡 。即封建王朝的兴亡重要决议于人事,而不是音乐本身 。
道家归隐思想
与众多文人一样,在满腹经书无以报效的情形下,马致远走向了降生途径,专门从事戏曲创作,用酒醉、调琴来寄托自己的情绪与抱负,所创作的抒怀叹世散曲及神仙道化杂剧中都吐露出显著的道家归隐思想,对儒家思想若即若离 。其重要表示为:
①在组曲《喜春来六艺》中,马致远以为,既然“夙兴夜寐”地服从礼教仍没有得到所神往的功成名就,还不如与世间的荣辱名利一刀两断,哪怕只能得到“浪名”一个;同时,马致远重新定位“礼”的作用,以为“身潜诗礼”中可以陶情养性,并神往蓬瀛、醉酒的生涯 。
在组曲《四块玉叹世》中,马致远叙述了自己对世态炎凉的绝望以及逃离喧嚣尘世的资源网盼望,吐露出自己中年后参透名利富贵后对生涯、对音乐的意见:“远离尘干丈波,倒大来闲快乐”,而“争名利,夺富贵,都是痴”,且“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 。同资源网时,在一次次理想幻灭后,马致远中晚年对隐居乐道、升仙得道发生兴致,由此创作了许多神仙道化剧 。而由于深受全真教的影响,其神仙道化剧常表示出其皈依宗教的决心以及清净淡远的音乐创作思想 。

马致远简介及生平事迹 马致远是什么朝代的

文章插图
人物旧居小桥流水人家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旧居
在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的韭园村西落坡小山村内,有一元代古宅,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旧居 。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残暴光辉的一页,涌现了许多有名的大戏剧家和很多优良的剧本 。而且很多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比如有名的“元曲四大家”中的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 。元代的很多剧目,像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即《汉资源网明妃》或《昭君出塞》)等,现在也是久演不衰 。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
元代众多戏剧家的生平资料都很少,多见于专门介绍元代戏剧家及作品的书籍《录鬼簿》、《青楼集》中 。现在,惟一有线索的只有大戏剧家马致远的旧居 。
旧居所在的韭园村是“王平古道”的道口,“王平古道”经门头沟区王平、大台、木城涧、庄户村、千军台、张家村、七里坟等村镇,到军响乡又和京西大道汇合 。韭园村由韭园村、东落坡村、西落坡村和桥耳涧村四村组成 。马致远旧居在西落坡村,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 。旧居门前是小桥流水,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旧居”,并有马致远生平的介绍 。绕过影壁就来到院子里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 。因久长没有人居住,现已破旧得很厉害,院内野草丛生,杂物满地 。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不失为对京西古道沧桑的写照 。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录,马致远(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 。大都(北京)人 。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重要成员 。马致远因不满官场的腐烂,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生涯 。这山林在何处并没有明白的文字记录 。但韭园村的西落坡村村民们世世代代相传,这里就是马致远旧居 。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这位大戏剧家的酷爱 。人们也更愿意信任他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写的就是西落坡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