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三个基本特征 戏剧特点( 三 )


如《西厢记》一剧,“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唱词活泼形象地描写了一幅万物凋落的晚秋风景,也从侧面适当而深入地描绘出了崔莺莺和张生的不忍离别之情,借景抒情,很好地做到了情景融合、写人写景浑然一体 。
再如《秋江》一剧,在舞台上船并不存在,有的只是老艄翁手中的一支船桨作为船的符号,而船的存在、船的大小船的宽窄、江面的宽窄、水的湍急风的大小、山的险峻、船的高低起伏和左右摆动等等,这一切都是依附扮演老艄翁和陈妙常的两个演员的表演以及相互间的配合表示出来的,既要让观众认为是真实可信的,又要让观众从演员的出色表演当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的《十八里相送》一折、《春草闯堂里的《行轿》一折等 。
三、程式性所谓”程式“,《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定义为立必定准式、规范认为法,谓之程式 。”表演程式:在戏曲中特指表演的格局化和规范化 。“唱、念、做、打”四功,“手、眼、身法、步”五法,皆有严厉的程式规范 。以简略的身段表演程式为例,如开门、关门、上马下马、投袖、整冠、理髯等等,都有固定的程式 。
庞杂的身段表演程式套路有起霸、趟马、走边、龙套调度武打套路等 。戏曲程式是经过数代先辈艺术家把生涯中人们自然形态的语言和动作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夸大、变形、装潢、美化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具有必定规范的程式动作 。
如“起霸”本是昆曲《千金记》当中的一场戏,表示西楚霸王项羽作战前整盔束甲的一套组合性舞蹈动作,突显霸王之威武盖世的精力气质 。这组动作里面既有相对写实的提甲、整盔、理髯、勒系铠甲绳、骑马墩档、踢腿、伸展四肢等动作,又有许多没有实在意义但具有很强的装潢性的舞蹈动作,如云手、山膀、趋步、三倒手跨腿等,用于动作的串联、装潢和美化,使之更具有欣赏性 。后来这套程式化动作为其他行当所借用资源网,各行当又依据各自的特色加以创新和发展,并把这套组合型舞蹈动作正式命名为“起霸” 。

中国戏曲的三个基本特征 戏剧特点

文章插图


“起霸”这组程式资源网化动作成为表示武将风度和展现演员扎在戏曲表演当中,各行当有属于自己的表演程式 。在各行当实根本功的最好方法 。的表演程式当中,又依据人物的不同,在程式的应用上要实现从行当的类型化转化到人物的典范化上来,也就是化这一类型(行当)为这一资源网典范(人物),又因为表演者自身条件不同,对人物的懂得不同,对技巧的处置不同,从而在表演艺术上形成了异彩纷呈、作风迥异、个性鲜明的表演特点 。
戏曲谚语曰:“一种程式千变万化 。”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为戏曲程式具有规范性和灵巧性所以戏曲艺术又被形象地称为“有规矩的自由动作” 。戏曲程式不只是表演具有严厉的程式规范,从剧本情势、音乐唱腔、化装服装到舞美道具等诸方面都有严厉的程式规范,各方面共同构成了戏曲的程式化特点 。程式对于戏曲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
它就像文学作品当中的语法和词组样,有机地组合描写出一段段扣人心弦、活泼感人的故事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表演、人物的发明都要靠“唱、念、做、打”程式外化出来,可以说程式是戏曲表演的基本,没有了程式也就失去了戏曲表演特点,没有了特点的戏曲表演也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
戏曲程式并不是一成不变、僵化、机械的,而是随着社会的提高不断发展变更、与时俱进的,要在继承好传统表演程式的前提下积极发明新的表演程式,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戏曲艺术永葆兴旺的性命力综上所述,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根本特点,三个特点相辅相成、相互依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辨证统一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