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选择、坚守( 三 )


北京人艺上演了一出小剧场话剧 。
故事产生在一座小镇 。剧中两个插曲给人印象深入:一位教师对孩子说:“我给大家讲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小手:“我想听《哪吒闹海》的故事 。”老师让他坐下,好好想想再答复 。第二次问,那个孩子仍想听别的故事,老师厉声喝他站起来,又叫他坐下再想 。到了第三次,孩子无言,他知道没有也不许可有另外的选择 。于是老师说:“好!没有不赞成见 。”
另一个插曲产生在小酒馆 。这家酒馆只有一种酒,叫做“玉钩藤” 。但每次客人要酒,老板都要问:“你要什么酒?”绿豆烧、糯米酿、竹叶青,几次三番遭拒,客人终于明确:“那就玉钩藤吧 。”老板充足满足了顾客的知情权 。
两个插曲,事涉荒谬 。
忽然想起了剧中一句台词:有备选而叫人家选,这是尊敬,没有备选而叫人家选,那是凌辱 。
《坚守的尊严》(程玮)
在国外居住的我,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饭时,事先总是重复向大家强调,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去中国餐馆吃饭 。其实有一句话我不好意思说出口,那就是,我不愿意去国外的中国餐馆吃饭 。
在我生涯的这个城市,有大大小小300多家中国餐馆,但是,没有一家让我有兴致走进去 。有的口味很地道,但地毯脏乎乎的;有的外观倒是气派堂皇,但做出来的菜,除了菜名以外,跟真正的中国菜差了十万八千里 。
最绝的是,我去过一家中国餐馆,他们也一视同仁地给我送上刀叉和盘子 。在我的坚决请求下,他们才给我换了一次性筷子和一个小碗 。
我一个朋友的父母来德国,在一家中国餐馆吃了一个跟宫保鸡丁的味道和样子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宫保鸡丁 。她的父亲去责问餐馆,人家答复说,这里是专门做给德国人吃的 。多少年来,中国餐馆总是在想方设法适应该地人的口味 。但事到如今,它在海外已经成了便宜餐馆的代名词 。我们中国美食文化的优势,在我看来,已经消逝殆尽 。
我家邻近有一家很小的日本餐馆,每天晚上人头攒动 。他们的餐单很简略,就几种菜,价钱也不菲,但做的是地地道道的日本菜 。不管什么客人来,他们摆出的永远是一双筷子 。有一次,一个德国人要求换成刀叉,说他不会使筷子 。端盘子的日本女孩礼貌而客气地告知他,日本菜就是用筷子吃的,他应当试一试 。德国人试了,很愉快,很满足 。
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法国餐馆想要一双筷子,我信任服务员会客客气气地把他带到门外,对他说,往前100米再左拐,那里有家中国餐馆,去那里用筷子吃吧!他们宁可失去一个客人,也不愿随便姑息 。这不是狂妄,而是坚守 。
【禅、选择、坚守】 在很多时候,文化不应当融会,因为融会等于消逝 。如果一个人酷爱某一种文化,就应当带着崇拜坚守它 。有了这份坚守,我们的文化才会连绵不断地一代代传递下去,永远坚持它真正的尊严和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