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科医学|警惕!吃饭可别太快 容易得糖尿病
近日,“吃饭过快增加患糖尿病风险”这一话题登上热搜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有研究表明,吃饭“狼吞虎咽”的人患糖尿病概率为常人的 3 倍 。
这是因为:
吃饭太快,大脑来不及发出“吃饱了”的信号,容易吃得更多;
吃饭太快,体内血糖大起大落,会让负责血糖平稳的胰岛功能受损 。
长此以往易发展为糖尿病,所以每顿饭建议至少吃 20 到 30 分钟 。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那么除了吃饭快易患糖尿病,还有哪些患病风险?以及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一下糖尿病吧 。
太长不看
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因素:
肥胖、高血脂、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喝甜饮料、吃饭太快、吸烟
如何预防:
定期监测血糖、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给自己很大压力
什么是糖尿病?
【生科医学|警惕!吃饭可别太快 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乏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等 。
其诊断主要依据是血糖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
有的人会认为,不就是血变甜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
若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失明、糖尿病足(严重会导致截肢)、中风、肾衰等急慢性并发症 。
想控制住糖尿病,需要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患者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 。
中国人糖尿病患病率高吗?
不仅是高,而且是越来越高!2010年患病率为9.7%,2013年10.4%,2017年11.2%,2020年12.8% 。
2020年4月28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宁光院士等学者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升至12.8%,同时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2% 。也就是说近一半的中国人存在血糖异常 。
年轻人是否容易得糖尿病?
千万不要认为只有中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 。根据宁光院士的研究数据,中国18-29岁人群中处于糖尿病前期的已达到20.2%,40岁后人群中更是超40%处于糖尿病前期 。
遗憾的是,与老年人更多知晓自己的患病情况相比,年轻人大多对自身健康状况不了解,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 。
哪些人得糖尿病的风险更大?
有的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吃糖吃多了就容易得糖尿病?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而下面这些因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风险一:肥胖
一项随访长达14.7年的万人研究证明,在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肥胖的影响远远大于遗传和生活方式 。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5.81倍,而遗传使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了1倍 。
风险二:血脂高
2019年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公布的研究发现,成年人患糖尿病的迹象,早在8岁时就出现了 。以HDL-C的降低为代表的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最早表现的特征之一 。
不要因为年轻就忽视血脂异常,及早发现并干预这些异常指标,有助于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
风险三:喝甜饮料、纯果汁
2019年发表在《糖尿病护理》上的一项研究首次表明了碳酸饮料、果汁等甜饮料的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
通过对近20万人进行长达26年的随访发现,无论是含糖饮料、100%的纯果汁、还是代糖饮料都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喝得越多,患病风险越高 。
风险四:睡眠不足
通过研究青、中年女性的睡眠数据发现,与持续5~6小时的睡眠模式相比,保持恒定的7~8小时睡眠,能够降低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
风险五:吃饭太快
研究发现,与非快速进食者组相比,快速进食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吃饭太快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
风险六:吸烟
吸烟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这与TCF7L2的转录因子介导的胰岛素分泌有关 。
如何防治糖尿病?
推荐阅读
- 生科医学|打新冠疫苗会引起白血病、糖尿病?官方权威回应
- 生科医学|四川什邡21名儿童腺病毒阳性:游泳馆惹的祸
- 职业教育|在医学生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 牛蒡配伍禁忌是什么
- 肝炎携带者能治好吗
- 筋缩了能拉开吗
- 警惕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怎么回事
- 咳嗽老不好警惕背后的大问题 咳嗽一直不好是什么原因
- 生科医学|全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一审败诉:不适合健康女性
- 生科医学|甘肃日新增新冠阳性破500例:西北游急速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