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纳兰性德与陈雄崧、朱彝尊词的不同,同为清朝词人的陈维崧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是-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或被称为"康熙词坛三鼎足",由于后代学者多认为康熙词坛为清代词坛最盛期,因此也常将"康熙词坛三鼎足"称为"清词三大家" 。纳兰性德词还与项廷纪、蒋春霖二人的词被谭献并称为"清代三大词人之词" 。
纳兰性德作为词坛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无心功名利禄 。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他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 《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康熙时代乃至清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之一 。

简述纳兰性德与陈雄崧、朱彝尊词的不同,同为清朝词人的陈维崧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是-

文章插图
王国维对纳兰词真切自然的特点极为赞赏,赞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
蝶恋花 肆首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
简述纳兰性德与陈雄崧、朱彝尊词的不同,同为清朝词人的陈维崧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是-

文章插图
眼底风光留不住,和暖和香,又上雕鞍去 。
欲倩烟丝遮别路,垂杨那是相思树!
惆怅玉颜成间阻,何事东风,不作繁华主?
断带依然留乞句,斑骓一系无寻处 。
--------------------------------------------------------------------------------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
明日客程还几许?
沾衣况是新寒雨 。
--------------------------------------------------------------------------------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 。
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
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 。
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
朱彝尊
简述纳兰性德与陈雄崧、朱彝尊词的不同,同为清朝词人的陈维崧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是-

文章插图
清朝文学家朱彝尊(1629-1709),诗人、词人、学者 。字锡鬯,号竹垞,晚称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 。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 。明崇祯二年(1629)八月二十一日(10月7日)生 。"少而聪慧绝人","书过眼复诵,不遗一字" 。少年时肆力于古文,博览群书 。虽家境贫寒,常常断炊,但他依然安坐书房读书 。每每他客游南北时,一见到废墟冢墓之文、祠堂佛刹之记,无不搜剔考证 。由于他治学严谨,根底扎实,终成一代大学者 。康熙十八年(1679),五十岁时,以布衣身份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入选,任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参与修撰《明史》 。曾出典江南省试 。后因疾未及毕其事而罢归 。朱彝尊博通经史,能诗词古文,词推崇姜蘷,为浙西词派的创始人 。与山东桓台县人王士祯同为诗坛领袖,合称为"南朱北王" 。著述甚丰,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编有《明诗综》、《词综》等 。
简述纳兰性德与陈雄崧、朱彝尊词的不同,同为清朝词人的陈维崧评价纳兰性德的词作风格是-

文章插图
朱彝尊《静志居琴趣词》一卷,都是为《风怀》诗作的注脚 。再细心推求《风怀》全诗,不难看出他俩的关系来 。清朝时,江苏太仓县某姓家藏有金簪一枝,上刻"寿常"二字,朱彝尊的《洞仙歌》词中说:"金簪三寸短,留结殷勤,铸就偏名有谁认",也可旁证上面所说的应该是事实,而不胡乱猜疑 。
桂殿秋
思往事,渡江干,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
高阳台
吴江叶元礼,少日过流虹桥,有女子在楼上,见而慕之,竟至病死 。气方绝,适元礼复过其门,女之母以女临终之言告叶,叶入哭,女目始瞑 。友人为作传,余记以词 。
桥影流虹,湖光映雪,翠帘不卷春深 。一寸横波,断肠人在楼阴 。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最难禁,倚遍雕阑,梦遍罗衾 。重来已是朝云散,怅明珠佩冷,紫玉烟沉 。前度桃花,依然开满江浔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 。字其年,号迦陵 。宜兴(今属江苏)人 。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