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东北双非毕业生有多难:350人考研上岸10人,找工作只有销售回应

考研|东北双非毕业生有多难:350人考研上岸10人,找工作只有销售回应

文章图片

考研|东北双非毕业生有多难:350人考研上岸10人,找工作只有销售回应

文章图片

考研|东北双非毕业生有多难:350人考研上岸10人,找工作只有销售回应

文章图片

考研|东北双非毕业生有多难:350人考研上岸10人,找工作只有销售回应

文章图片

考研|东北双非毕业生有多难:350人考研上岸10人,找工作只有销售回应


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 而徐蕴还未找到一条明确的路 。端午节一大早 , 她来不及吃一口家里的粽子 , 便奔向自习室 , 这是一间几近倒闭的教辅机构的教室 , 一天收费10块 。 在这里 , 徐蕴已经奋战了12天 。
这是一年来徐蕴第三次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 , 备战甘肃省“三支一扶”考试 。 甘肃是徐蕴的老家 。 “三支一扶”指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 政策依据是国家人事部2006年颁布的第16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 。
千禧年出生的徐蕴是一名东北二本院校的2022年应届毕业生 , 学校以工科专业为主 , 但她学的是财务 。 过去的这一年 , 徐蕴不是奔波在图书馆 , 就是在自习室或者招聘会上 , 感受过哈尔滨冬日凌晨6点的寒冷 , 图书馆夜晚9点半关门后一个人走回宿舍的孤独 , 更经历了考研失利的落寞和近百份简历石沉大海的失落 。
于微也是东北一所二本双非院校的应届毕业生 , 与徐蕴不同 , 她是本地人 , “外地的同学都回去了 , 而我们本地人想留在老家太难了 , 几乎没有私企可选 。 想留在东北 , 无非就是考研、考公或者进事业单位 。 ”于微感叹 。
没有亮眼的实习经历 , 学的是工科院校的非主流专业 , 于微在投出四五十份简历无果后 , 将希望寄托在考公上 。 由于不断反复的疫情 , 黑龙江2022年公务员考试宣布延期 。 考公有多大胜算 , 于微并没有多少把握 。 未来在哪里 , 她还不知道 。
在徐蕴和于微出生的2000年 , 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为94万 , 而到她们毕业的2022年 , 我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 , 达到1076万 。 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切的重点 。
据教育部网站信息 , 截至2022年5月31日 ,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3所 ,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 , 含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专科)院校1489所;成人高等学校254所 。 这些高校中 , 截至2022年2月 , “双一流高校”仅有147所 。
而在今年的1076万高校毕业生中 , 更多的是那些 “双非”毕业生 。 “双非”原指既非“985”也非“211”的高校 , 在首批国家“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后 , 一般也指非世界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疫情当下 , 这些“双非”毕业生前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拦截 , 后有海外顶尖学府毕业生的追赶 , 艰难地踏上求职之路 。

一开始 , 徐蕴很想考研 , 她选了英语教育专业 。 那时 , 她的一天从凌晨5点30开始 。 半个小时完成洗漱等流程 ,6点准时出门 。 从宿舍到图书馆 , 走路大概十分钟 , 路上买好早餐 。
在图书馆外 , 徐蕴站着背上一小时单词 , 边背单词边吃早餐 。 7点半 , 保安打开图书馆大门 , 学生们冲进去 ,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座位 。 “有的人必须在特定的座位上 , 才能学得进去 。 ”记忆最深的是冬天 , 平均气温零下二十多度 , 站着背单词 , 必须不断踱步才能不让双脚冻麻 。
大学这四年 , 她和同专业很多同学一样 , 大一大二并没有意识到形势的艰难 , 直到大三实习期才紧张起来 , 开始到处找实习和考证 。
考研也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 徐蕴宿舍五个人 , 除了一个考公的 , 其他四个都报考了研究生 。

哈尔滨冬日凌晨 , 徐蕴拍下自己孤独的脚印 。
苒苒是徐蕴舍友 , “现在就业形势不太好 , 尤其是我们这个专业 , 大多数同学都想在学历上往上奔一奔 , 也想等一等再就业 。 ”
苒苒报考的是图书管理专业 ,“这个专业未来无论是考公还是找工作 , 都将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 ”
在图书馆 , 苒苒能感觉到紧张气氛 , “大家一个比一个到得早 , 走得晚 , 看一眼手机都觉得很愧疚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