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是干什么的,关羽在结拜之前是做什么的-

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很典型的人情社会,尤其在旧社会的时候,没有几个结拜兄弟是很难在江湖上立足的 。出于一些不太光明的原因,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之间就更需要依靠一种特殊的关系来维系利益的同盟 。
于是双方就通过互换写有生辰八字的红纸,来完成一种叫“换贴”的仪式,从此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异姓兄弟,这张红纸被称为“金兰契”,因此民间也有“契结金兰”的说法 。
一般人来说“换过贴”就算是“拜了把子”,但是很多时候为了显得严肃庄重,会通过特定的仪式来增强神秘感,即有让神明来公证,并在将来负责对背盟者进行处罚的含义在 。又因为从元明时期起,三国故事在社会上大范围的流行开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成为了结义兄弟最成功的典型,俗语有“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炷香” 。因此,三兄弟中忠义的化身,被封神的关羽,从那时起就开始有了一项新的职责 。

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是干什么的,关羽在结拜之前是做什么的-

文章插图
不过,在元明时期以前,又是谁担任这项工作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是,“拜把子”最早其实源于政治间的同盟,之后才逐渐流传到民间,在史书上它有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叫“歃血为盟” 。
《礼记·曲礼》曰:
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约信曰誓,莅牲曰盟 。
《周礼注疏··卷二十六》:
盟诅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
《周礼注疏· 卷三十六》:
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 。
由此可见,最早的结拜是为了面对共同敌人,或为了达到共同的长远目标,而形成的一种长期同盟 。如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就详细记载了“歃血为盟”的仪式: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 。”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 。”遂定从於殿上 。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 。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歃即是将牲血涂在嘴唇上,或微饮一口,或是含在口中 。
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是干什么的,关羽在结拜之前是做什么的-

文章插图
另外文中写到取鸡狗马血,《史记索隐》曰:
盟之所用牲贵贱不同,天子用牛及马,诸侯用犬及豭,大夫已下用鸡 。
《毛诗注疏》中也有盟诅之时,“君以豕,臣以犬,民以鸡”的记载 。明清之后,上层社会之间这类结拜的行为减少,但是却在民间流行,所以也就有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斩鸡头,烧黄纸”的说法 。
最重要的是,在文中有一处细节,给我们的问题提供了线索 。在《史记》记载中,并没有写到祭拜的是什么神明,却写有“歃此血於堂下” 。堂下即宫殿的阶下,上见青天,下立黄土,由此可见当时祭拜的对象很可能是“天地” 。
秦汉之后,这种歃血为盟的仪式,逐渐就发展成为了异姓兄弟间的结盟,但大多数实际是通过个人间的结义达成国家或势力间的盟约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与项羽“约为兄弟”,《后汉书·卢芳传》中又有刘邦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唐书·突厥传》中唐太宗与东突厥突利结为兄弟,等等记载数不胜数 。
而在《元史·顺帝本纪》中更记载了刘福通等人“杀白马、黑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也证实了至少在元末,结拜兄弟祭拜的依然是天地 。
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是干什么的,关羽在结拜之前是做什么的-

文章插图
而关于具体方法,唐代大儒孔颖达在《十三经注疏》中曾写道:
盟之法,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以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 。
即在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坑,然后将牲畜杀死在坑边,割掉左耳放在珠盘上,又取血盛在玉敦内,用血书写盟约内容,写成后,歃血朗读盟约内容 。再之后将书和牲畜一起埋在坑中 。显然这个方法非常的复杂和奢侈,不太适用于民间普通人之间的结拜 。当然古代早期,普通人一般也不会结拜为兄弟,如刘关张在正史中也并为结拜 。
不过到了宋朝,社会相对开放,为了更适合普通人,以上仪式也发生了变化 。比如北宋范质就有“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 。”和后世的交换金兰契的结拜方法已经非常相似了 。所不同的是,祭拜的对象从天地变成了关羽或刘关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