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杨家将,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其实是这样的-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杨家将,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其实是这样的-】五代十国终结于北宋,最后一个被宋灭亡的割据政权是北汉,而打败北汉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任务,可以说历经了中原王朝三代君主之力,从后周的柴荣开始,到代周而立国的宋太祖赵匡胤,再到宋太宗赵光义,最终才把北汉给收拾了 。在这个过程中,北汉有一个将领的名字常常会出现在宋军将领的眼前,令当时众多的北宋名将头疼不已,包括当时北宋声望第一的名将曹彬,和战功第一的潘美 。
这个人名叫刘继业,史上称之为“北汉第一勇将”,北汉人叫他“无敌将军” 。这位无敌将军数次对上北宋大军,几无败绩 。直到北汉最后一位国主刘继元降宋时,才跟随君主一起投降 。
投降后的刘继业也恢复了本来的姓氏,将名字改为杨业,要说历史上的杨家将,主要就要从杨业说起 。
简单的回顾一下杨业的发家史,杨业祖居麟州,后来定居太原,他父亲是麟州土豪,在五代战乱中拉起一支队伍,就地占了麟州,给自己封了个刺史官,但想成为真正的正规军,还得找棵大树,就找到后汉大将刘崇那里,这时候的杨业就开始跟着刘崇打江山,由于忠诚而且勇猛,被刘崇收为养子,名字也改作刘继业,从此成为刘氏北汉的重要支柱 。
从军事才能上说,杨业的能力之强,北汉举国无双,他的无敌将军的威名是在与契丹人长年的对抗中得来的,上文也说过了,和宋军名将打,也令对手苦不堪言 。在降宋以后,熟知杨业能力的宋太宗把他派到了抗击契丹的最前线,出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驻守雁门关 。雁门关这个地方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在山西代县,地势险峻,自古以来都是中原地区自外长城以后最关键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中原王朝一道极其重要的门户 。
在雁门关,杨业和他的上级主将潘美协同作战,击溃了辽国十万大军,斩杀当时辽国的领军元帅,令辽国举国震惊,杨业的英名威震漠北,只要打着“杨无敌”的旗号,就能让契丹人望风而逃 。
但最终在北征辽国的战役中,作为西路军的潘美杨业,在东路主力溃败的情况下,加上西路军领导层内部的意见分歧,杨业被迫出兵,致使杨业重伤被俘,二子杨延玉战死沙场,杨业被俘后绝食三天自尽,以身殉国 。
战后宋太宗心痛不已,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主帅曹彬,潘美和监军王侁都受到了处罚,一代名将潘美更是因为此战的失误而心存愧疚,不久就郁郁而亡,几代之后更被后世传文学作品传做了陷害杨家的一代奸臣“潘仁美”,实在有点冤 。
那么回到题主的题目的关键词-“杨家将”,这个概念最早是出现在明代一本作者不详的演义小说《杨家府演义》,真实的杨门一家,能打仗的主要是杨业,长子杨延郎(后来改名叫延昭),次子杨延玉 。次子延玉随杨业一同战死,长子延昭继承父业,镇守边关抗击辽国 。文学作品中的杨家三代四代名将以及杨门女将这些大多是怀着美好理想和愿望虚构而成 。
其实我们在还原这些历史真实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人们在对历史人物赞颂和褒奖的时候,对其所展现的精神内涵的宣扬要远大于其武略功勋,比如关羽,比如岳飞,比如郑成功,不胜枚举 。
杨家将之所以会成为小说演义中的传奇故事,我们可以从杨业的身上找到人们精神诉求的来源 。纵观杨业一生,忠诚是他超过勇武的最大标签,抗击异族被俘不屈,最后绝食自尽又符合了人民大众的民族感情,作为“无敌将军”,战功卓著又视荣誉为生命,这不正是人民大众心目中英雄的形象吗?
“杨家将”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内涵,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
宋朝虽然发现迅速可是我们却老是被人欺负 。可是宋朝出的名臣武将也不在少数 。比如杨家将,杨家将我们都知道书上写着电视剧里演着,可是那毕竟是书和历史还是有差距的 。
历史中杨家将出名的只有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 。杨业就是杨继业的原型,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不是孙子 。杨业年少时就喜欢打猎,善骑射 。之后辅佐刘崇因为仗打的厉害被升到了节度使 。
宋太宗讨伐北汉,因为知道杨业所以就重金悬赏劝降 。杨业带着北汉皇帝投降后,宋太宗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当时辽军攻打雁门,杨业大败辽军,自此名声大震 。雍熙三年有开始攻打契丹,攻打因为出现了失误被困,最后绝食而死 。
书上写的比较神话,因为他是写的那种不对外屈服,忠君 。所以和历史上有非常大的差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