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来历是什么,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谢邀 , 又越界打个野吧 。
“女神节”这个称呼是近些年逐渐崛起的一种称呼 , 几乎涵盖了日常人们对“三八妇女节”的严肃称呼 , 成了三八节的口头代名词 。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 , 其实不外乎民俗的改变和商家的策划引导 。
文章插图
女神镇楼
其实严格的说 , 三八妇女节是个外来国际节日 , 算不得什么“民俗” , 但这个节日对新中国的影响却一点也不小 , 它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新时代的一种中国式传统节日生态 , 只是不如老民俗节日那样“正统”罢了 。
文章插图
有民众基础 , 就存在民间的演绎 , 尤其是近些年的市井文化变化非常快 , 像过去称“男同志、女同志” , 后来变成了“帅哥、美女” , 继而又变成了“小哥哥 , 小姐姐” , 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变化 , 也是一种小习俗的自我调整 , 它必然是符合时尚的 , 比如现在街头逮住个小妹纸喊“女同志” , 对方估计会尬死 。
妇女节就存在这种民间演绎现象 , 人们不愿再老气横秋的把“妇女、妇女”不停的挂在嘴上 , 又无法拒绝这个给女性举办的节日 , 自然而然的就会如“同志”的称呼一样 , 将之重新加工 , 变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称呼 。
你看 , 变成“女神节”后 , “妇女节”的土腥味儿被祛除了 , 更平添了三分时下潮流的俏皮 , 让人更容易接受了 。
文章插图
这也是商家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 “女神节”这个称呼与策划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 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商业概念转化 , 它只是依附在妇女节上 , 却成功的开发了一个新领域 。之前还有人策划出了“女人节”的概念 , 其实也是想打破传统元素桎梏 , 但相对于能撩起年轻群体欢心的“女神节” , “女人节”还是过于正经 , 一般更多的被用在对中年以上女性群体的宣传之中 。
文章插图
类似这样的商业策划运作其实很多 , 最突出的是这些年突然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七夕节” , 明明只是个过去及笄少女纪念成年的乞巧节 , 却被人硬是发掘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成分 , 有些地方连“许仙白娘子”、“董永七仙女”的故事都不放过 , 甚至直接掺入了日本七夕的不少元素 , 到处挂小竹 , 贴姻缘符、挂同心锁 。
【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来历是什么,国际三八妇女节的来历-】
文章插图
类似的还有圣诞节、春节、元宵、感恩节等等 , 圣诞节吃苹果、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 , 感恩节送礼物感恩 , 幸好中国人很怕祖先复活 , 尤其是“棺材板压不住”、“气得活过来”等言语 , 否则复活节恐怕也逃不脱商业策划们的魔爪 。
文章插图
你看 , 妇女节变成了“女神节” , 商业价值完全被提升了 , 人们面对的不再是那个正儿八经评三八红旗手的传统节日 , 而是费尽心思给“女神”们送膝盖的狂欢盛会 。比起心里揣着“何为孝”给老妈送的那点康乃馨 , 男人们变着法子给女神送的玫瑰花、包包、衣服、化妆品、手机和支付宝里的¥520、5200、52000、520000才叫大头戏 。
文章插图
这年头连楼下5岁小屁孩都知道“女神节”要给妹子送糖吃 , 收礼的4岁小姑娘心花怒放 , 直叫唤:“好!你以后就是我的宠物了!”小男孩听了还挺兴奋 。这是真事儿 , 肺炎期间已经让我等吃饱了没事做的大人们
文章插图
对于没地方拜女神的狗子们 , “女神节”这名字也挺好 , 反正满怀愤懑的将之解读为“女神经病过节”就平衡了 。
推荐阅读
- 搞笑的朋友圈让人笑喷,搞笑的句子 让人笑喷发朋友圈-
- 当一个女人想离开你会有什么表现,想离开你的女人的表现-
- 对鞠婧祎的外貌描写,鞠婧祎颜值评价-
- 刘诗诗比刘亦菲美太多了,评价刘亦菲的美-
- 呆若木鸡对应的褒义词是什么,呆若木鸡的贬义词是什么-
- 如何理解仪式感,怎么理解仪式感的必要性-
- 脑梗有啥症状
- 孕吐多少天结束
- 饿肚子能吃酸奶吗
- 脑梗病人喝水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