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明朝兵力,明军和日军在朝鲜的战斗-
我之前在“为什么戚家军的鸳鸯阵 , 可以几乎无伤击败武艺高强的倭寇?”这个问题里提到了一个概念 , 叫军事正规化建设 。我在那个回答里认为军事正规化是戚家军能够击败倭寇的根本 。这个概念放到这个问题里讨论也刚好合适 。战国时代的日本 , 最大的问题就是相比明朝 , 军事正规化程度不足 。
日本战国时代的名将 , 绰号都是震天响的 , 比如鬼石曼子 , 甲斐之虎 , 越上之龙 , 第六天魔王 , 贱岳七本枪 , 日本“张飞”等等 , 颇有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派头 。就其在朝鲜与明军作战表现来看 , 其实大多数的大名表现一般 。表现一般倒不是因为这些大名不够勇敢 , 武艺不高 , 而是日本整体军事水平就是比较低下的 。日本的军队基于将军-大名-武士的采邑制度 , 军队不是建设出来的 , 而是“凑”出来的:家臣A凑100人 , 家臣B凑300人 , 家臣C凑500人 。。。你要说有个大名有2万部队 , 这是不准确的 。万一那个家臣叛逃了 , 他的军事实力立马就变了 。
文章插图
临阵倒戈的小早川秀秋 。这家伙被日本网友以压倒性优势评为对日本改变最大的人 。。。
而且这些凑出来的兵不打仗的时候分属各自的主公 , 打仗时才临时凑到一起 , 由于各个家臣实力不一样 , 兵力也不一样 , 那就没办法按照伍-两-卒-旅-师-军的制度进行编制 。如果临时打乱进行编制 , 那么兵兵、兵将之间互不认识 , 指挥信号不熟悉 , 就没办法发挥战斗力 。所以只能以各个小军阀头子为单位进行作战了 。这使得日本军事正规化程度很差 , 因为从上到下都是军阀化的组织 , 自己的兵就是本钱 。没错 , 军事正规化的反面词就是军阀化 。虽然日本境内遍布的军阀有效避免了日本像朝鲜那样一烂烂一窝的情况 , 但是 , 这些军阀化军队不适合大兵团作战 , 因为组织度太低啊 。
文章插图
【万历朝鲜战争明朝兵力,明军和日军在朝鲜的战斗-】第一次征朝鲜兵力不完全一览 , 可见军团之间人数差别很大 , 只是按地域临时编凑的
文章插图
反映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时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单挑的雕像 。军事正规化越低下的军队 , 普通士兵的士气和作战能力越差 , 越需要军官亲临前线带头冲锋 。在朝鲜面对明军还这么玩不是找死么 。。
这就是为啥朝鲜战场上日军尽量避免和明军野战 。哪怕碧蹄馆战役 , 明军人数前前后后投入不过5000人 , 日本超过2万人 , 在被合围的情况下 , 也能和日本打上几个时辰 , 最后李如松还能全身而退 。获取了胜利后日本也不敢主动出击找明军野战 。至于第二次登陆朝鲜 , 基本上就是明军以劣势兵力压着日本打 , 最后把日本压缩到沿海的军事堡垒中 。蔚山之战加藤清正被围的甚至差点活活饿死 。还好当时明军还没有红夷大炮这样的神器 , 轰不塌日方修建的山城 。所以打到后来就是僵持 。注意 , 是10万不到的明军+朝鲜联军把十几万日军围在山城里 。。总结一下就是日军各军团协同能力太差 , 导致明军能够在战略上以少打多 , 战术上能集中优势兵力 。
文章插图
日本绘制的反映明军围攻日军山城的绘画 。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 一个是明军骑兵多 , 一个是被围的总是日军 。。。
其实连辽东军严格说也离军事正规化很远了 , 比如李如松的往往就是依靠自己培养的精锐的家丁 , 带头冲锋 , 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 。不过比起从来就没正规化过的日军 , 还是强那么一点 。
日本的军事能力低下除了封建军阀化的影响因素以外 , 主要是日本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效应决定的 。日本古代几乎没有什么外来的侵略 , 唯一一次元朝入侵 , 因为台风等不利因素很快就败退了 , 也没给日本造成多大影响 。所以日本古代的军事竞争仅限于诸侯之间的争霸 , 真正需要真刀真枪打的情况不多 。而中国则需要面对来自蒙古 , 辽东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南半岛的威胁 , 战争烈度更高 , 所以中国的兵器技术迭代速度比日本快一些 。比如宋代就出现能够打穿双层铠甲的神臂弓 , 和全身遮掩的铁浮屠 , 而日本同时代用的还是丸木弓 , 大铠这样的“玩具” 。
推荐阅读
- 明朝朱棣的后代,明世宗是朱棣后代吗-
- 明朝只有450万平方公里领土,明朝领土只有三百万-
- 明朝给事中,明朝的给事中是什么职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人-
- 明清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明朝设置内阁制度的原因-
- 明朝朱瞻基胡皇后,大明风华朱瞻基为什么让胡善祥当太孙妃-
- 明末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是明朝哪个时期的太监-
- 万历首辅张居正李太后,李太后为什么不阻止万历清算张居正-
- 明朝掌权太监有哪些,明朝权势最大的太监-
-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
- 明朝九边重镇兵力排名,明朝北边九个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