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又叫公孙鞅吗,卫鞅和公孙鞅-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是非常活跃的 , 当时的知识分子可谓是“胸怀天下” 。在秦昭襄王灭周之前 , 天下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周天子的 , 因此各国国民之间的“国家意识”并不是很强烈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 , 其在乱世的主要追求 , 是找到一个能够赏识自己的君主 , 从而获得施展抱负的平台 , 最终通过实行自己的主张来使得天下太平 。当时的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 其本身可以说是超脱于实体的诸侯国之上的 , 这一点很容易证明 , 春秋时期的齐国 , 战国时期的秦国 , 均通过提供优惠的方式招揽了其他诸侯国不少的人才 。此为当时的历史背景 。

商鞅又叫公孙鞅吗,卫鞅和公孙鞅-

文章插图
具体到商鞅 , 实际上商鞅本人作为魏国人(其母国为卫国 , 但卫国为魏国的附属国 , 因此直接将其算作是魏国人)效力的 。这一点 ,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过明确的记载:
商君者 ,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 名鞅 , 姓公孙氏 , 其祖本姬姓也 。商君书鞅少好刑名之学 , 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 , 未及进 。会座病 , 魏惠王亲往问病 , 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 , 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 , 年虽少 , 有奇才 , 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 , 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 , 必杀之 , 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 , 我言若 , 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 , 因谓王即弗用鞅 , 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 , 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 , 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 , 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 , 悲乎 , 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 , 岂不悖哉!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庶子 , 此人年少之时便喜好研习刑名之学 , 并且成为了魏国宰相公叔痤的中庶子 。公叔痤病入膏肓 , 弥留之际 , 向魏惠王推荐了公孙鞅 , 告知魏王 , 以公孙鞅的能力 , 可以在他死之后承担相国之重位 。但公孙鞅毕竟是无名之辈 , 魏王对其并不认可 , 于是公叔痤建议 , 如果不用公孙鞅 , 那就杀了他 。魏王终究是没有听从公叔痤的任何一句话 , 因为在他眼中 , 公孙鞅这个无名之辈 , 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本事 。
商鞅又叫公孙鞅吗,卫鞅和公孙鞅-

文章插图
魏王虽然没有杀公孙鞅 , 但也并没有重用他这样一来 , 商鞅本身便成为了一个闲人 。但天无绝人之路
公叔既死 , 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 , 将修缪公之业 , 东复侵地 , 乃遂西入秦 , 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秦国的秦孝公恰逢此时招揽贤能 , 希图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 , 商鞅于是说通了秦君心腹景监 , 使之引荐 。最终 , 通过三次交谈 , 秦孝公完全了解了商鞅的能力和理论 , 于是乎任用商鞅 ,  , 进行改革 , 使得秦国成为强国 。
商鞅又叫公孙鞅吗,卫鞅和公孙鞅-

文章插图
可以说 , 商鞅期初并不是不愿意为魏国效命 , 而是因为魏王根本看不起他 。当时的魏国作为东方的大国 , 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 当世名士汇集大梁 , 魏王自然是看不上一个初出茅庐 , 名不见经传之辈公孙鞅 。加之战国时期的士人 , 是以“安天下”为目标 , 不在乎效忠何国君主 , 所以商鞅自然便离开了魏国 。
至于公孙鞅为何又被称为商鞅 , 这是因为秦国将他分封在了商邑 , 其以封地称姓 , 故名商鞅 。
【商鞅又叫公孙鞅吗,卫鞅和公孙鞅-】百家争鸣诸国尽变是人材总有用武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