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安史之乱以安禄山、史思明为首是毋庸置疑的,至于赐死杨贵妃,其实更多应归因于封建统治之下女性的弱势地位 。所谓的“红颜祸水”之辞,不过是封建教条主义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真正“孕育”出天下大乱的,从来都是统治阶层的腐朽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别的皇帝倒还有些借口可找,唐玄宗却不行 。自中唐武氏势力覆灭以来,唐朝于开元时期斟至极盛,唐玄宗李隆基一手导演了唐朝自极盛到遭受几同于灭国之祸的安史之乱——它不仅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甚至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史书上的唐玄宗,英明果断,多才艺,擅音律,是一个典型的贵族帝王,其志趣是刘邦这等满口粗话的平民皇帝不能相比的 。唐玄宗早年开创“开元之治”,晚年时居于深宫大内,专事声色以自娱,以致朝纲紊乱,边镇拥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势 。唐玄宗格调虽然不低,但其成就,其实还不如素有暴君之名的隋炀帝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据唐时郭湜撰《高力士外传》记载,唐玄宗曾问高力士,“军国政事,委以林甫,卿谓如何”,高力士答曰,“军国之柄,未可假人”,唐玄宗再问,“朕年事渐高朝廷细务委以宰臣,藩戎不詟付之边将,自然无事,卿谓如何?”高力士答曰,“臣恐久无备于不虞,卒有成于滋蔓”——由是,可知唐玄宗晚年,虽陷于奢侈、怠政,但尚未昏庸,他作为君主的眼光还是犀利,高力士虽为宦官,倒也未尽误国事,玄宗但有所问,皆据实以对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据《李林甫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评价历任宰相,称李林甫“是子嫉贤妒能,举无比者”,可见他对李林甫其人算是知根知底,但当裴士淹问“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时,他又不回答了,大约嫉妒是嫉妒,但治事的能力还是有的——政治正是如此,不问德行,只看能力 。唐玄宗任用李林甫,既是出于集权的需要,也是唯才是举的一种体现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李林甫其人,“每事过谨,条理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法度”,李林甫虽然迎合帝意,杜绝言路,排除异己,但大多还是按照规章办事,他甚至领导了《唐六典》的编撰 。安禄山其人,骄傲自衿,但提及李林甫还是发怵,杨国忠也非李林甫的对手,据《安禄山传》记载,“李林甫为相,朝臣莫敢抗礼,禄山承恩深,入谒不甚罄折 。林甫命王鉷,鉷趋拜谨甚,?山悚息,腰渐曲 。每与语,皆揣知其情而先言之 。?山以为神明,每见林甫,虽盛冬亦汗洽 。……”可见安禄山对李林甫的畏惧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李林甫死后,换上杨国忠与安禄山互怼,但这是个志向低下的人,“某家起于细微,因缘椒房之亲,以至于是……,要当取乐于富贵耳 。”这样的人当然不是安禄山的对手 。杨国忠每每向玄宗进言曰安?山谋反,其后果如他所言,他反而面有得色,也就怨不得最终六军不发,斩其于马下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

文章插图
安史之乱能够做大,也在于唐朝外紧内松的政策,边陲屯有重兵,内部反而相对空虚,加之其时安禄山实为当时少有的杰出将领,唐朝在应对安史之乱捉襟见肘是不奇怪的——当然,最可惜的还是一代美女杨玉环为唐玄宗李隆基背了黑锅,魂断马嵬坡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知乎,杨玉环-】安史之乱是大唐两大叛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自己称帝野心而发动的反唐自立起兵谋反的一场危害大的公然叛乱 。赐死杨贵妃是女性的悲惨无助凄凉,被这些叛将加上祸国红颜之罪最终在无比悲惨凄凉中自缢身死于马嵬坡,又一位红颜薄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