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文|从讨人嫌到口碑翻转,于文文的清醒,打脸了多少人?( 二 )



于文文的父母酷爱古典音乐 , 在她未出生的时候他们就购置了一台钢琴 。
于文文尚未学会走路 , 就已开始学琴生涯 。

然而 , 9岁那一年 , 在与钢琴朝夕相处6年后 , 于文文把对于钢琴的热爱转移到了吉他上 。
原因是她觉得钢琴只能固定在一角 , 不能随身携带 , 不能满足她随时随地做音乐的想法 。
于是乎 , 可以随身携带的吉他走进了她的视野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于文文颇有一番毅力 , 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吉他 。
一天24个小时 , 她可以练习上15个小时 , 不眠不休 。
即便琴弦时常把手指磨破皮 , 手指在结痂与出血之间反反复复 , 于文文还是坚持了下来 。

家人们喜欢古典音乐 , 觉得吉他难登大雅之堂 , 于文文却满脸执拗与倔强:“我要抱着吉他登上维也纳 。 ”
学了一年木吉他之后于文文又改学电吉他 , 年仅11岁的她已开始组乐团 , 演奏一些摇滚热血的歌曲 。
15岁这一年 , 于文文一家把家搬到了加拿大 。
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 , 于文文不免感到孤独 , 此刻她把音乐当做了知己朋友 。

于文文对于音乐的追求 , 近乎疯狂 。
酒吧里许多大师级的乐手 , 于文文希望和他们切磋一番 , 奈何碍于未成年人的身份 , 无法入场 。
遭拒绝之后于文文没有泄气 , 她会守候在酒吧外等演出者们下班 , 然后厚着脸皮向他们讨要音乐心得 。
心满意足之后 , 往往已是凌晨三四点 。

父母起初会斥责于文文 , 告诉她这样做不安全 , 但于文文心中只有音乐 , 只当父母的话是耳边风 。
父母见管不了 , 索性也不管了 。
为了看喜爱的乐手的演出 , 于文文可以搭上陌生人的车 , 从温哥华一路追到西雅图 。

对于机会 , 于文文永远采取主动进攻态势 。
吉他手彼德·福兰顿是于文文的偶像 。
有一回福兰顿巡演 , 下榻的酒店正好是于文文母亲工作的地方 。
于文文得知消息之后 , 便守在大堂外等候 。
一看到偶像的声音 , 于文文就跑了过去 , 双手递上自己录制的吉他CD 。
她开门见山 , 希望偶像能够听一听自己的CD , 给自己一些建议 。

没想到 , 福兰顿回去之后 , 真的听了于文文的CD 。
当晚 , 于文文就接到了福兰顿的电话 , 对方邀请她同台演出 。
那天晚上 , 于文文未经事先彩排 , 在几千人面前和偶像一起 , 即兴表演吉他 , 并收获了全场的喝彩 。

2009年 , 18岁的 , 于文文考入了伯克利音乐学院 , 学习音乐创作专业 。
此时的她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自弹自唱的作品 。
凭借着独特的声线 , 和深厚的吉他功底 , 她获得一些关注 。


2010年 , 21岁的于文文回到国内 , 开始往娱乐圈发展.
她决心亮出十几年来的功底 , 大显身手 。

但现实似乎并没有如她预料的那样顺遂 。
她的出道作品不是音乐 , 而是一部微电影 。
此后 , 面容姣好的她又和周杰伦搭档拍摄了一支广告 。
从此时起 , 于文文已经展露拽姐本色 。

因为签的是周杰伦在内地的经纪公司 , 所以于文文总是被人称作“周杰伦师妹” 。
对于公司的宣传包装手段 , 于文文并不满意 , 她不愿意借别人的名气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
于是她直截了当地在社交网站喊话:“我是于文文 , 不要再叫我‘周杰伦师妹了 。 ”

2013年 , 于文文在电影《致青春》中饰演一个小配角 , 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 , 她的亮相时间只有4秒钟 。
2014年 , 于文文回归了她心驰神往的音乐世界 , 她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斗志》 。
乐坛前辈林俊杰对这样专辑做出了夸奖 , 但销量一般 。

同一年 , 她拍摄了偶像剧《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 。
她在其中戏份不少 , 与当时的当红偶像尼坤还有一段吻戏 。
但“于文文”这个名字 , 依旧处在观众们的认知盲区 。

此后又陆陆续续拍摄了《青春逗》、《二十岁》 , 但在娱乐圈里她依旧是籍籍无名的状态 。
一直到2016年 , 于文文的路线似乎才清晰下来 。
这一年 , 她参加了央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歌曲》 , 凭借着深厚的音乐功底 , 于文文获得了四位导师的青睐 。
海泉夸赞她:“你是我见过的电吉他弹得好的女生里面 , 颜值最高的一位 。 ”


推荐阅读